從這兩家公司購買軟件使用權。
代工環節更是如此,像三星、英特爾、IBM、臺積電這樣的國際巨頭,壟斷了整個代工市場。
至于最后的封裝測試環節,雖然在整個產業鏈中顯得并不那么顯眼,星辰也在這個環節有一席之地。
星辰被斷供,其實就是在代工環節和設備制造環節被敵人制裁了。
幾大代工廠商拒絕為星辰生產芯片,讓星辰空有設計能力,卻無法轉化成產品。
而設備制造商同意拒絕為星辰乃至夏國出售45納米制造設備,在這種情況下,星辰想要自己生產芯片,完全不可能。
綜上所述,艾伯特斷定星辰已經無法獲取芯片了。
即使星辰決定從現在開始全面布局,從零開始逐一攻克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設備、每一份材料的技術難題。
也難以繞開國外的專利限制,他不相信一家企業可以完成這些工作。
半導體產業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巨額的資金投入和無數次的試驗與失敗。
即使是白頭鷹,也是通過專利授權的方式在全球扶持眾多的企業,集合了幾十個國家的力量才完成全產業鏈。
更何況,即使星辰真的能夠一一攻克這些技術難點,等到他們真正將產品推向市場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市場時機。
就算星辰真的完成了45納米的制造工藝,根據摩爾定律,國外恐怕早就實現了28納米,甚至14納米工藝了。
余總,作為沖浪達人,時刻關注著網絡上的動態,包括網友們的熱烈討論和友商的公開發言。
以他對星辰的深入了解,這種充滿了想象空間的發言,分明就是故意的。
他回想起星辰前幾次的做法,它們總是能夠巧妙地制造出一個看似是弱點的環節,吸引競爭對手的注意力,讓對手攻擊。
同時,這也是一種試探,看看還有沒潛在的敵人,例如合作伙伴當中有沒有反骨仔。
等到所有威脅都跳出來以后,星辰便會果斷出手,將這些人一網打盡。
這次芯片斷供事件,余總分明又看到了這種痕跡。
星辰早就具備了自主生產芯片的能力,卻故意隱瞞了這個消息,讓外界誤以為他們在這方面存在短板。
果然有敵人從這個環節下手了,連帶吸引了一群跟風針對星辰的群體。
余總想到了以前的黑客,星辰那么強的IT技術,肯定會扒出來幕后的人。
如果不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菊廠也不會發現星辰其實擁有生產芯片的能力。
不過這也讓菊廠有了一絲警惕,既然國外會用這種手段對付星辰,肯定也會用同樣的手段對付它們。
菊廠也需要進行半導體產業布局了,他迅速將這一情況和自己的應對策略整理成一份詳細的報告,親自送到了董事長的辦公室。
重生學霸?我鑄就祖國巔峰科技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