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辰逐一與臺上的人握手致意,隨后,他細心地攙扶著泰特教授,一同接受了媒體的采訪。
在完成這一環節后,他自然地轉過頭,目光落在了丘老所在的位置,只見丘老正以充滿鼓勵的微笑,為他熱烈地鼓掌。
當輪到江辰接受提問時,會場內響起了一個略帶戲謔的聲音,那是利夫教授,他壞笑著拋出了一個問題:
“江辰碩士,眾所周知,在過去的一年里,你只發表了一篇數學領域的論文。
然而,卻憑借在石墨烯研究方面的杰出貢獻,你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讓大家感到非常好奇,一位以數學研究起家的學者,首個國際性的大獎卻是物理學獎。
這是否意味著你已經將研究的精力重心轉向了物理學領域呢?”
利夫教授的這個問題一經提出,立刻引起了在場眾多人士的興趣,他們紛紛坐直了身體,屏息以待江辰的回答。
面對這樣的詢問,江辰也露出了輕松的笑容,他從容不迫地開始解釋:
“其實那只是一個意外的收獲。
盡管我個人對物理學也抱有濃厚的興趣,但我在物理學方面的水平還遠遠不足,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探索。
事實上,去年一整年,我真正投入到學術研究中的時間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因為公司的事務占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
不過,我本人對于數學依然充滿熱愛,它的美此刻還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所以今年我會平衡好學術研究與公司事務之間的時間分配。
希望能夠在數學領域取得更多的成就,最后也非常感謝委員會授予我阿貝爾獎,謝謝大家。”
夏國人刻在骨子里的謙遜和表達對數學的喜愛贏得了場內大部分人的好感。
頒獎儀式結束后,按照慣例,大多數參與者會前往晚宴繼續交流。
這一場合,對于眾多年輕學者而言,是一個寶貴的機會。
無論是借此機會向前輩請教專業問題,還是努力結識行業內的資深大佬,都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資源積累方式。
江辰的情況較為特殊,他的成長路徑并不遵循常規,也沒有留學海外的經歷。
因此,對于國外學術界這種通過聚會建立人脈和傳承知識的文化,他并不熟悉。
這類聚會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科學研究是一項高度依賴資源的活動,尤其是在不同學科領域,其資源需求差異顯著。
在數學領域,由于研究偏向于理論探索,相對而言,研究經費的消耗并不像其他領域那樣龐大。
然而,在其他理工科領域,如化學、物理、計算機等,研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這種投入并非總能立即見到成效,很多時候,它更像是將一顆石子扔進了萬丈深淵,連一點回響都難以察覺。
即便如此,這樣的投入仍然是必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這些領域中取得一絲突破和成果,但也僅有一絲絲機會而已。
幾年后,關于是否需要立刻著手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工程項目,在我國學術界引發了一場熱烈的討論。
這場討論的兩位核心人物是我國20世紀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楊教授,以及夏科院物理研究所的所長王教授。
他們的觀點對立,吸引了眾多學者的關注與參與。
楊教授持保守態度,他認為在當前階段,不應將如此巨額的資源投入到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建設中。
相反,王教授則堅持主張,夏國應當擁有自己的粒子對撞機,以推動物理學的進一步研究與發展。
究其原因就在于該工程項目預計需要耗費高達近14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