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獲得完美材料的支撐后,西飛在設計進程中遭遇的諸多難題均得以順利解決。
隨著高性能材料的引入,盡管需要對原有的設計圖紙進行必要的調整,但這一挑戰并未構成實質性障礙。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材料的運用為進一步提升運20的性能提供了可能。
在此背景下,優化設計方案成為首要任務。
在修改設計的過程中,獎懲機制也融入了新的創意,其中之一便是提議運20采用大梯形尾翼設計。
這一建議并非空穴來風,從全球范圍來看,排名前列的大型運輸機普遍采用了這種尾翼結構。
梯形尾翼主要由兩個核心部分組成:一是固定的垂直安定面,二是可動的方向舵。
在多數飛機的設計中,僅配置一個梯形尾翼,即單垂尾,大型運輸機同樣遵循了這一設計原則。
然而,在與常見的民航飛機進行對比時,大型運輸機的尾翼不僅在尺寸上明顯更為龐大,而且在設計形態上也各自展現出獨特的風格與特征。
在當前主流的大型運輸機中,俄羅斯的安-22無疑是最具標志性的機型之一。
其獨特的H型尾翼設計,以其鮮明的辨識度,使得人們即便在眾多飛機中也能一眼將其識別出來。
江辰所提出的大梯形尾翼方案,在外觀上呈現出尤為顯著的特征。
整個尾翼的設計不僅引人注目,而且其尺寸和構型都充分凸顯了其在飛機設計中的重要性。
基于這些創新的設計思路,運20的各項性能指標預計將實現顯著提升。
運20有望直接超越伊爾系列運輸機,并與已經停產的環球霸王這一經典機型并駕齊驅,成為航空史上新的傳奇。
唐工在聽到提出的尾翼結構方案時,內心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但隨即,他的思緒轉向了碳纖維增強塑料這種先進材料,這立刻激發了他的熱情與積極性。
確實,既然關鍵的材料問題已經得到了妥善解決,那么接下來的設計思路也必須隨之調整。
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盡一切可能提升飛機的整體性能。
能夠親手設計一款載入航空史的大型運輸機,這樣的成就沒有誰能拒絕。
于是,唐工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決定,推翻之前的設計方案,以全新的視角和思路重新出發。
為了實現這一構想,所有相關小組被緊急召集在一起,他向大家宣布了這件事。
出乎唐工的意料,所有人對于這件事都沒有什么意見,反而展現出更大的熱情。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頭腦風暴。
每個人都全情投入,力求為新的設計方案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接下來的兩周里,西飛的會議室內幾乎成了封閉的戰場。
地上隨處可見丟棄的設計廢稿,桌上則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參考資料和圖紙。
這些全都是團隊成員們在大梯形尾翼方案的基礎上,夜以繼日、反復修改的設計成果。
而江辰也主動承擔起了其中最具挑戰性的任務,電傳飛控技術的研發。
這是現代飛機的一項核心技術,對于提升飛機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現代飛機,尤其是大型運輸機,其載重量極為可觀,通常可達到上百噸。
而在滿載貨物與燃油進行起飛時,其總載荷更是能攀升至兩三百噸之巨。
由于載重量的頻繁變化,飛機的重心位置也隨之處于不斷變動之中,這對飛行穩定性構成了嚴峻挑戰。
為了確保在各種載荷條件下飛機都能保持穩定的飛行姿態,電傳飛控技術應運而生并發揮了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