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步入穩定發展的軌道后,江辰的工作負擔并未因此減輕。
隨著預警機項目即將邁入地面測試的關鍵環節,他必須親自參與并嚴格控制整個過程,確保一切順利進行。
好在總部這邊項目的新目標剛剛啟動,這意味著所有的研發工作都需要從頭開始規劃與實施。
即便王教授在領域內擁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他也需要一段時間來梳理團隊,這給了江辰時間。
貴飛公司對預警機項目給予了極高的重視,毫不夸張地說,他們已經將能夠調動的所有資源都投入到了這個項目中。
對于這樣的支持,江辰方面自然也是樂于接受的。
特別是在飛機制造這一核心環節上,貴飛才是主力。
只有這些老牌飛機制造商才擁有足夠數量的熟練技術工人,才能養得起這么多熟練技術工人。
而星辰方面,在技術支持上也同樣不遺余力。只要貴飛提出需求,無論是何種材料,星辰都會全力滿足,絕不拖延。
雙方團隊緊密協作,加之江辰成功攻克了最為棘手的電磁兼容難題,后續的工作便是水墨功夫,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剩優化與調整即可。
廖董順利見證了運20的首飛演示,效果十分圓滿。
根據唐工在首飛后提交的詳細報告,運20接下來僅需進行一系列實戰項目的測試,如重裝空投等關鍵環節。
一旦這些測試順利通過,即可正式交付給空軍,開始批量生產。
至此,空軍兩大核心裝備的研制工作均圓滿達成預定目標。
當這一喜訊被上報給主管部門后,不僅獲得了高度的認可,還傳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大家長將親自接見兩大項目團隊,并對他們的杰出貢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表彰事件如同一股強勁的東風,席卷了整個夏航集團,激起了內部員工尤其是航空科研人員心中的巨大波瀾。
這份榮譽是他們夜以繼日、不懈奮斗的最好展現。
陜飛公司作為夏航集團的旗下單位,當然知道這一盛況,心中五味雜陳。
回顧過往,他們在大型項目上的輝煌似乎僅限于空警200,那個曾經引領國內預警機技術先河的項目。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項目的迭代升級,系列之后的項目空警2000,卻與陜飛擦肩而過,被西非和夏電子集團拿去。
這一變故,無疑讓陜飛公司在行業內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這不僅是為了公司未來考慮,也為了那份榮耀。
在技術人員們熱烈的討論與深入的分析之后,他們迅速鎖定了一個國內尚未填補的市場空白中型預警機的研發。
緊接著,一份詳盡且充滿創新思路的計劃書被高效擬定出來,并第一時間被遞交至夏航集團的高層審議。
這份計劃書最終擺在了廖董事長的案頭,他仔細審閱后,內心雖對團隊的敏銳洞察力和積極態度表示贊賞。
但遺憾的是,時機的重要性。
于是,廖董輕輕嘆了口氣,心中暗自惋惜:想法確實獨到,只可惜已經有人先行一步了。
從集團考慮,他最終決定拒絕陜飛提出的這一項目提案。
這一決定對滿懷期待、信心十足的陜飛團隊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特別是項目的主導者藍總,他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情急之下,直接撥通了集團的電話,語氣中帶著難以掩飾的焦急與不解。
“董事長,我必須要問個明白,為什么我們精心準備的中型預警機計劃會被否決?”
藍總的聲音透過電話,清晰地傳遞出他的不滿與困惑。
廖董事長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