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那些,是刑警大隊的人也調查出來了的,可后面這點,無從考究。
宋婕解釋:“這點是我從女孩的朋友圈或者vlog里推測的。”
褚晨他們也打印了這些資料,并沒發現什么特別。
宋婕挑了其中一人的前后朋友圈內容做對比,女孩之前發的內容更多是與同學之間的日常自拍,或是美食以及學校的生活。可突然有一天開始,對風景有了格外的關注。
“就憑借這點,怎么就斷定女孩是戀愛了?”褚晨問。
負責給這個受害者親朋好友錄口供的就是褚晨,他再三詢問過女孩周邊的人,他們都表示女孩沒有男朋友。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開始關注以往日常生活中并沒關注過的事物,皆是因為心情的變化,且是正向的心情變化。根據受害者的生活,我詢問過好她親密的朋友,并沒類似成績提升,獎學金發放,亦或是社團工作進展順利等事情發生,即使有,這類情緒持續時間也只會針對前后兩天,不會長達半個月之久。”
資料上顯示,女孩持續發了半個月的天空,學校的湖,湖里的鴛鴦,樹的倒影,還有從遠處拍的情侶剪影。
對應的文字也都是一些對生活美好的感嘆,或者是心情極好的描述。
“這是我根據人心境可能緣由的一個推測,但我去問過他們周邊的人,他們反饋那段時間,受害者心情確實變好了,且經常是笑著回來的,他們也猜測過女孩是不是談戀愛了,但女孩表示沒有。”
“兇手所針對的這個群體,因為家境,相對同齡人早熟。她們動心的對象勢必有讓其折服的特質,比如不單有較好的容貌,甚至是良好的教養,在接觸里對女生的溫柔以及尊重都是能夠打動她們的特質。”
“而受害者生活的圈子內,并沒調研到有此類人物出現。同齡或年齡相近人群能做到如此的也甚少,所以我判斷對方年齡在28到35之間,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也有良好的教養。”
“另外,從死者的狀態看來,兇手對她們傾注了濃烈的感情。所以我判斷兇手之前,應該有過相關感情經歷。”
“我查過卷宗,在第一個受害者葉月出現以前,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案件,這點證明兇手是受到了特定的刺激之后才開始行兇的,這個刺激我認為和他的那段感情有關。”
“我原本推測是遭到了背叛,”她把自己原本的猜測也說了一番,“但如果是因為背叛的話,對這類女生不會再有尊重而是仇恨。”
而且,如果是背叛,要么葉月就是他的那段感情,可她推斷可能性不大,那就是在這之前了。
“工作區域呢?”褚晨是不認可她的推斷的,在他看來這跟瞎猜沒兩樣。
“我先前說過,兇手有穩定得體的工作,然后根據十二名受害者的日常行動軌跡,我劃分了她們大致可能跟兇手有所接觸的范圍,然后根據康城企業的分布及排查,最后鎖定了這兩塊。”
屏幕上,展示著她的分析結果。
易航提出了疑問:“可路遙的年齡并不符合這些受害者的特點,而且她沒有談戀愛。”
高中生,天天兩點一線,除了學校就是家里,路遙的手機他們也在醫院的角落里找到了,調查了里面對外的聯絡記錄,也沒有網戀的痕跡。
宋婕嗯了一聲:“所以我推斷路遙成了意外,她一定和兇手在醫院有過一次正面接觸。”
大家還愣著,馬澤明拍了拍手:“愣著干嘛,行動!”
黑漆漆的地方只有一盞老舊的吊燈,燈罩內是老式的燈泡,被一根繩子吊著,搖搖欲墜的。
人的視線受阻,聽力便會靈敏起來。
路遙聽著吊燈搖擺的聲音,心里被恐懼填滿。
門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