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頭興奮地搓搓手,“數(shù)一數(shù)今天賣了多少錢?”
數(shù)錢時需要用繩子串起來,沈老頭主要負責串,沈青云幾人數(shù)十文放一疊,四個人同時忙活,不過片刻功夫就把錢數(shù)出來了。
陳氏聲音里帶著激動,“六百二十三文,六百二十三文。”
沈青云也沒想到一桶栗子糕能切成六百多塊,據(jù)他所知,沈大做短工一天也不過才一百二十文。
云氏第一次感覺到賺錢好像并沒有那么困難,“爹,娘,糕點好賣,趁著這段時間有栗子,可以多做些賣,不然過了這個時間段,就沒這么好的機會了。”
云氏的話提醒了沈老頭,他沉思了一下,道:“這幾天我們都去山里撿板栗,最好帶著殼一塊兒撿回來,這樣能放的時間能久一點,不帶殼的要盡快做成糕點。”
婆媳兩個點了點頭,對沈老頭的安排沒有任何異議。
沈家每個人都忙碌起來了,就連幾個孩子都不得閑,村里人自然看到了沈家人的動作,但沒人去城里,因此也沒人知道沈家賣糕點的事。
樅菌分散了村里人的注意力,大家往山里跑,撿的不是毛栗子而是樅菌,鎮(zhèn)上更是冒出一茬一茬賣樅菌的小攤販。
***
“又壞了。”大妹提著半桶栗子,一臉肉疼,家里賣栗子糕賺錢,這些壞掉的栗子就是丟掉的錢。
沈青云從外面回來,正好和大妹撞上。
大妹笑著道:“小叔回來了,灶上蛋羹還熱著。”
家里喂了幾只雞,下的蛋都要拿去賣,也只有沈青云才有資格吃。
這幾天家里賺錢了,他能每天吃到一個,以前是隔兩三天才能吃。
“這些都爛了?”
“是啊,每天都能挑出來半桶,這些還是長蟲眼的,那些看著好的也不知道里面有沒有長蟲。”大妹無奈道:“這些爛的只能挑出來喂雞喂豬。”
這些日子,沈老頭和陳氏隔天跑一次縣城,栗子糕賣的很好,每天都是空著桶回家的。
家里的栗子已經(jīng)堆滿了,要是有蟲眼的不及時處理,只會爛的更多,大妹整天忙活,經(jīng)常累的腰都直不起。
要是栗子能很好的保存,不僅能延長賣栗子糕的時間,還能讓大妹輕松點。
“大妹,有沒有什么法子可以讓毛栗子兩三個月都是新鮮的,或者保存起來不會長蟲眼?”
大妹搖頭,無奈道,“要是有這樣的法子我就不用這么忙了。”
沈青云記得,有個同事,年后上班帶了很多土特產(chǎn),其中就包括栗子。
那個同事很喜歡吃生栗子,說是甜脆,這樣算起來肯定是保存好的,而且那個同事家里板栗多,完全靠冰箱保存不現(xiàn)實。
那么,一定有法子。
沈青云夜里都沒怎么睡好,一直想著栗子保存的事,好在,終于被他想到了一個法子。
有種蘿卜干的保存法子,就是晾干水分,攪拌各種調(diào)料,隨吃隨取,而且蘿卜干還有水分,香辣脆甜,很適合下飯。
沈青云找到大妹:“大妹,有個保存的法子或許可以試試。”
“啥法子?”
“你挑一些栗子,不要有蟲眼的,用清水洗干凈,然后曬干水分,這幾天日頭大,曬一天就差不多了,然后放幾天試試,看看會不會長蟲?”
大妹有些遲疑:“這法子能行嗎?”
“我也不確定,你先試,到時候就知道了。”
“那好,我這就去做。”
***
“青云,‘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你可知何解?”
張秀才拿著他寫好的紙,正看著上面的字,問了這么一句。
沈青云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