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陸迅和何秀的封賞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后面一封圣旨念完,朝堂徹底安靜下來。
原因無他,一個被他們快要遺忘的名字再次出現(xiàn),就是幾年前六元及第的沈狀元。
后面一封圣旨,明確了沈青云的職責(zé),作為工部的左侍郎,是工部的二把手,可在這封圣旨里,直接讓四司跟左侍郎匯報,這就意味著,明面上為左侍郎,其實大權(quán)在握,和工部尚書也沒多大區(qū)別了。
終于,有人站出來。
“陛下,萬萬不可,就算沈大人功不可沒,可也不能越了尚書去,壞了規(guī)矩,這會給后世留下很大的壞影響,望陛下三思。”
“陛下,禮數(shù)不可廢,此舉大大不妥。”
“陛下,就算沈青云有功,短短幾年,已經(jīng)讓他升為正三品,萬不可再封賞,他尚年輕,免得太過志得意滿,忘了本心。”
幾乎有一大半的人站了出來,而六部尚書以及內(nèi)閣大臣卻沒有一個跳出來,這副場面,和以前極其相似。
朱續(xù)站了起來,走下臺階,來到了大臣們面前。
他站在了高閣老面前,問道:“高大人,你可有什么想法?”
高翰英恭敬道:“陛下這么做,肯定有道理,老臣愿聽陛下安排。”
朱續(xù)頓時大喜,拍了拍他的肩膀,感嘆道:“還是高大人懂朕的心,其他人,都只知道禮數(shù),哼!”
“禮數(shù)固然重要,到了危急時刻,你們能拿出大炮嗎?”
有人不服氣道:“陛下,那大炮是從倭寇手里繳獲得到的,湊巧而已,并不能算在沈青云頭上。”
這話一出,直接惹怒朱續(xù)。
“虧你一大把年紀(jì)了,能說出這么不要臉的話,朝廷前前后后,派了多少人去百躍,結(jié)果呢,那邊倭寇海盜橫行,民不聊生,你們捫心自問,換你們?nèi)ィ量軄砹耍艿謸醯米幔 ?
“怕不是要丟了百躍,讓朕受南北夾擊,更遑論重新回到京城,安穩(wěn)大周。”
這話一出,沒人反駁了。
陛下這話沒說錯,多少年來,海邊都是亂的,但自從沈青云去了之后,沒再聽到倭寇海盜侵擾的話,也沒有流民作亂,光是這一點,就把其他人比了下去。
朱續(xù)大袖一揮,開口道:“就這么決定了,誰要是有異議,那就去百躍,你能耐就把百躍治理好,要是治不好,這輩子就別回來了。”
百躍那樣的蠻夷之地,沒人愿意去,自然也沒人敢這時出頭。
朱續(xù)又道:“這段時間,朕聽到了一些流言蜚語言,說是鄭煜的事有蹊蹺,既然這樣,那就仔細查查,免得百姓說朕昏庸。”
齊拉拉跪倒一片,“臣等惶恐。”
下了朝,高閣老身邊多了幾個人。
高閣老看了他們一眼,“你們找我做甚,讓人看見了傳到陛下耳里,多生事端,各位還是散了去。”
其他人見狀,只好與他拉開了距離。
徐智甫就是前車之鑒,和他走的近的官員,幾乎都被清算了,死的死,貶的貶,陛下最恨結(jié)黨營私。
這么多年,他們能相安無事,除了受高大人的庇護,也靠他們行事小心謹慎。
等出了皇宮,再找機會去高府,關(guān)起門來商量,確實妥當(dāng)。
沈青云辦好了手續(xù),就去工部報到去了。
“沈大人來了。”
他一出現(xiàn),工部都騷動了,工部尚書孫熊桂更是親自迎接,作為上官,做到這種地步,給足了沈青云的面子。
作為原左侍郎的宋旭,可謂是處處不順,原以為能當(dāng)尚書,誰料半路殺出來個孫熊桂。
本以為熬一熬,還是有機會再進一步,哪知道一不小心,被人抓住了小辮子,直接從左侍郎變成了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