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張槐心思千回百轉,在大殿之上,一副恭敬模樣,跪下叩謝,“能為皇上效忠,是臣父子倆的榮幸,臣父子倆以后肝腦涂地,誓死效忠。”
“好好好,大家伙也都跟張愛卿學學。”
大臣們紛紛附和。
沈青云繼續道:“沿海盜匪侵擾百姓,民不聊生,朝廷目前軍防還是要放在戍邊上,目前來看,海禁是不可取了,取消海禁,增加漁民收入,各位覺得如何?”
這話一出,很多守舊派坐不住了,立即跳出來反駁。
“回皇上,臣以為不可,海禁一旦解除,看似給百姓增加收入了,其實只會加大動亂,海盜倭寇橫行,到時候還要朝廷派兵鎮壓,到時候耗費的財力人力將是巨大的。”
“海禁一旦開了,外邦人會進入大安,大安周邊幾個虎視眈眈的王朝正盯著,要是給了他們可趁之機,大安將會岌岌可危,還請皇上三思。”
“海禁解除,每年來的朝貢不知幾何,前朝國庫空虛由此而來,前車之鑒,前車之鑒啊!”
沈青云聽著他們有理有據,要說他們心懷不軌吧,不至于,只不過是政見不同。
他想開海禁,這些人想繼續海禁,天然成了敵對方,如果他想要解除海禁,必須得用贊同的大臣,這樣一來,朝廷局勢悄然之中有了變化。
作為皇帝,難道他要妥協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坐在了這個位置,不管推行哪個政策,都會遇到阻攔,要是他目標不清晰,被人說幾句就放棄想法,那最好別坐這個皇位了。
沈青云想到這里,目光落在了孟寒身上。
孟寒似有察覺,悄悄抬起頭,正好與沈青云目光對上。
這樣看天子是大忌,孟寒急忙低下頭,不敢再看。
沈青云看著這群大臣,輕輕敲擊龍案。
半晌,他開口道:“你們都是這樣的想法嗎?”
伍陸上前一步,出列,開口道:“皇上,老臣有話要說。”
“準。”
伍陸跟沈青云的時間并不短,要是他不同意開海禁,根本不會在朝堂上提出來,而提出來了,肯定是有那個意思。
剛才那幾位大臣反對解除海禁,皇上面上沒什么表情,但要真的贊同他們的說法,也不會再次詢問其他人意見。
伍陸也不是沒有主見的人,解除海禁在他看來,是可取的,因此,才會主動站出來。
伍陸道:“海盜倭寇杜絕不了,就算有海禁,他們同樣在興風作浪,倒是皇上在百躍任職期間,民間自發地組織船幫,把這個海盜倭寇壓制了下去,老臣以為,民間都能自發地組建船幫,朝廷可以依靠海軍,對海軍進行改動,利用得當,他們將會比船幫更加強大。”
“再者,海禁解除,不一定就是敵人,大安有外交官,讓他們與他國打好友誼,遠的就不說了,就是大真,大安也能與他們化敵為友。”
“解除海禁,讓民間自發地進行行商貿易,而朝廷可以組建專門的部門,規劃好,再給國庫增加幾百萬銀兩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伍陸先表態,不少官員附和,其中又以魯廷涼、紀信厚等人為主。
他們都是贊同解除海禁的,每個人都說明了理由,有理有據,那些原本還在搖擺不定的臣子,心中天平也漸漸地偏了。
沈青云知道這事一時半刻得不到結論,但他的態度必須拿出來,告訴所有大臣一個信息:海禁必須解除。
“孟寒。”
孟寒一個激靈,趕緊出列:“臣在。”
“你從小在沿海長大,你別的情況你比別人要了解的多,你找一些內行人,看看海上貿易該怎么開展,另外也得找一些熟悉水性的人,最好常年在海上的人,到時候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