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歡喜見他點頭,心里松了口氣,原本劉家想跟許懷義合作,但許懷義得去上學,哪有空再操持旁的生意?都推給她,她也不能總往外跑,連豆腐坊都快外包出去了,她可不想再開發新項目了,如今有蘇喆接手,那是再好不過。
背靠大樹好乘涼,能跟蘇家搭上線,劉木匠一家,只要手藝沒問題,不管造出啥來都不愁賣了。
這可比跟著他們兩口子有前途多了。
李管事離開時,她讓衛良帶著他去跟劉木匠談,不出意外,劉木匠高興的應下來,過后,還特意來感謝她,沒給她送東西,而是把給孫家造的那些玩具,又弄出完整一套,全部搬來,送了顧小魚和阿鯉玩兒,把兄妹倆給牢牢拴在了屋里,都不舍得出門溜達了。
顧歡喜也沒閑著,得空就抄書,原主父親的書,除了科舉用書,便是他自己寫的一些游記之類的書,倒是不用炒,稍作整理就行,但房車里的書,都是后世的版本,沒法正大光明的拿出來看,就只能借她的手遮掩。
等到,江先生讓顧小魚把印刷出來的《弟子規》和《幼學瓊林》轉送給她的時候,她也把《增廣賢文》給謄抄完了。
這本書也是啟蒙讀物里比較有價值的,集結了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經過很多人的不斷增補,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且,語句通順易懂,很適合孩子們借助此書,缺席各種人生哲學,以及處世之道等等。
抄完后,先那給顧小魚看。
顧小魚一看,便再也丟不開手,看的廢寢忘食,玩具都失去了吸引力,對知識的那種渴望,每每都讓顧歡喜感慨不已。
后世的孩子,都得逼著去上學,天天盼著休息放假,但古代的孩子,卻正好相反,十分珍視讀書的機會,頭懸梁、錐刺股,一點不夸張,顧歡喜不止一次反思,造成這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在哪兒,難道僅僅是因為古代讀書的機會難得?
而后世普及了,所以人們才不珍惜?
開著房車,去古代逃荒種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