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農歷五月,小麥開始收割,沒有現代化儀器的古代,一切都只能靠人力,頂著個大太陽,彎著腰在地里一呆就是大半天,其辛苦可想而知。
為了不讓麥子過于成熟而落在地里,也為了避開極端天氣帶來的傷害,所以還得搶收,于是,這階段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許懷義便從災民新村里,雇傭了許多人手,自從去年朝廷把他們安置下后,這些災民也一直在想法子積極自救,尤其翻過年開春后,不少人去開荒山,也有進城去找活兒干的,也有無奈之下賣身到大戶人家為奴為婢的,甭管哪樣,都是為了活下去。
所以,許懷義雇他們去收割麥子,每天給工錢,還管兩頓飯,他們都干的特別賣力,誰都明白,若是表現的好,說不準會被留下,給顧家當佃農或是長工,那就相當于有張長期而穩定的飯票了。
揣著這種念頭,那現場干活的氛圍,簡直熱火朝天,卷的顧家的下人們都有了壓力,深感再不努力,分分鐘就被淘汰的節奏。
一時導致整個麥收期間,干活效率暴漲,十天不到,幾處莊子上,兩千多畝地的麥子就都進了打谷場,然后再晾曬幾天,分裝好搬進了一早建好的糧倉。
這么多地,收成自然不差,許懷義卻一點沒賣,都囤積了起來,還讓人悄悄的運了一撥,送到了新宅子里,把他設計的地窖塞得滿滿的,看著就讓人心頭踏實。
地窖里藏起來的糧食,大都是他剛到湖田村時買下的那二十畝地種植出來的,那片地的長勢最好,產量最高,種植期間,因為用了肥料,結穗的時候,明顯要比其他地里的麥子出息。
村民們都注意到了,收割的時候,還特意抽出空過來看了幾眼,熱烈又好奇的估量著這塊地的畝產量能有多少,而最后的結果,讓他們大為震驚。
竟是其他田地的兩倍!
眼下種植小麥的技術,趕上風調雨順,畝產也就是三四百斤,若遇上老天爺不長眼,百十斤也是有的,可顧家這二十畝地,居然達到了畝產七八百斤的量,誰見了能不吃一驚?
村民們種了一輩子地都沒見過這等奇景好不好!
便有人纏著許懷義討教,追問他是咋種的,許懷義早就想好了說辭,從整治地開始,到期間澆水施肥,都說的很詳細。
但這樣的交代,村民們心里卻有些犯嘀咕,他們也這么干過,只是沒許懷義澆水澆的頻繁,施肥施的給力而已,難道得出的結果就相差這么大?
最后,許懷義又道,“當然,跟種子可能也有一定關系,若不然等秋上種的時候,我換一些麥種給你們,大家伙兒都試試,咋樣?”
村民們自然紛紛說好。
沒錯,他們也懷疑有這方面的原因,無他,這片地打的麥粒又大又飽滿,其他地里的麥子與之一比,顯得干癟瘦小多了,瞧著就沒人家精神。
村民們得了他的答復,心里踏實了,也有了盼頭,顧歡喜見狀,私底下提醒,“你給了他們這么大希望,等明年卻達不到預期,咋辦?不怕挨罵啊?挨罵還是小事兒,就怕有人多心,以為是咱們藏著掖著,拿些不痛不癢的東西去搪塞人家,自己偷著發財呢。”
畢竟,產量為啥高,他倆最清楚不過,跟麥種自是有關系,但關系并不是最大,最大的是閨女的眼淚,至于澆水和施肥,都是錦上添花而已。
許懷義不以為意的道,“沒事兒,換麥種給他們的時候,咱提早處理一下不就好了?”
顧歡喜怔了下,反應過來后,笑著揶揄,“你倒是機靈。”
許懷義得意的道,“那必須的啊,我還想著,將來幫著閨女開個農資店呢,專門賣種子和肥料,咱家阿鯉就適合干這個,老天爺賞飯吃嘛。”
顧歡喜沉吟道,“還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