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和記居然做出這樣的事情!?”
這是香江商業(yè)日報今天的頭版頭條,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這個標題下面是副標題:一日銷售三千萬美元!
前一天,潘主編拿著新聞稿,去了和記總部,去見祁德尊。
“祁先生,這是鄭生讓我送來的。”
“潘主編,什么要要的消息,讓你親自送過來。”
祁德尊知道,這個潘主編是鄭昆跟前的紅人,他親自起身,給自己和潘主編各倒了一杯紅酒;這讓潘主編感覺有些受寵若驚。
身為香江四大洋行之首的和記董事局主席,親自給自己倒酒,讓潘主編感覺很有面子的同時,也感覺自己的老板真牛逼。
至于香江四大洋行之首的這個頭銜,是最近在香江慢慢流傳開來的,主要來自于和記的市值,太犀利了,已經(jīng)向五百億港元邁進。
雖然仍被認為有水分,有泡沫,但是,慢慢被香江市民接受。
主要是,股價太堅挺了,這其中,一定有不為人知的故事,最近,一層層面紗拉開,讓他們感覺,這香江第一洋行的名頭,有些穩(wěn)了。
五百億港元?把香江其他上市公司捆綁在一起,也沒有這一家公司的市值高。
祁德尊拿起新聞稿看了起來,他的嘴角不自覺的向上翹起來,然后掩飾不住喜色,雖然和記只有一部分股票,但不妨礙和記的股票上漲啊!而且,這一切全歸于和記。
“寫得不錯,就按這個發(fā)吧。”
“恭喜你,祁先生!”
“哈哈……我們再來一杯。”
祁德尊知道自己又要出名了,自己這香江首富的名頭,實至名歸。
果然,事情如他自己所料那樣,他又出名了;這篇報道一經(jīng)發(fā)出,第二天,直接將他封為香江首富,有些報紙也報道了他的經(jīng)歷。
很多媒體準備對他進行專訪,不過他只接受了商業(yè)日報與無線電視臺的專訪。
在無線電視臺的專訪里,他坦言,高科技行業(yè)是人類的未來,需要大投入,不搞研發(fā),不會出成績的;并且,他還說道:“和記的股份太高了,短期,和記不會有太多的分紅,利潤將被用來投入到研發(fā)當中去了。”
電視臺前的普通市民感覺這個鬼佬說得挺對的,原名John Dous gue,音譯為約翰.道格拉斯·克拉格的鬼佬,居然在香江的普通市民里,有了一些好感。
雖然他說的很在理,不過最后,和記的股價,還是站上了五百億港元之上,每股價格接近28港元。
來到五百億港元,一間公司,頂上整個香江其他上市公司的全部還要多,不可謂不說是奇跡。
這時有一小報,報道了一個事情:“和記的股票,都在誰的手里!?”
這個小報統(tǒng)計了和記股票的成交量,從不足二億港元的市值開始上漲到現(xiàn)在的五百億市值這個時間里,開始統(tǒng)計,在這個時間里,和記的成交量并不高,甚至非常低,低到了什么程度?只有買盤,沒有賣盤,而且,所有股東的股票,沒有借出條款,也就沒不允許做空。
現(xiàn)在,和記的股價已經(jīng)上漲了二百四十九倍了,居然沒有人拋售,這是一個極不合理的情況,一般的人,不說漲二百四十九倍了,哪怕漲到十倍,也有人賣了啊!
那么,和記的股票,在誰手里?
這篇文章里的話,非常犀利,分析里面的真相,讓人看了,就感覺非常有道理,要數(shù)據(jù)有數(shù)據(jù),要人性有人性。
這篇文章,一開始還沒有被人注意,但還是有人注意到了,他們開始討論起來,然后事情慢慢發(fā)酵,這個事情,也傳到了鄭昆耳中。
“唉,你們這些人,還想以普通人的身份和你們玩,現(xiàn)在這樣,真的讓人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