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圣誕過后,最后一個交易日,正好是周五,恒生指數收市為點。
鄭昆不知道,最后一天最后一刻的恒生指數,與前世的一樣,也是 點。
香江這里是一個傳統的地方,這里非常相信風水,而且對于一些東西非常迷信,;而恒生指數收在了11,888點這個位置,就是告訴別人發發發,而且是要要發發發,就讓很多香江人感嘆不發也難。
鄭昆也感嘆,這個點數是怎么做出來的?他也聽說了別人對這個點數的點評,有些哭笑不得。
“這些人,怕不知道兩個一是什么意思吧!?是一條平行線,永遠走不到一起,那就是背離的意思,那肯定要大跌了。”
“你在那里酸什么?你都把股票全賣掉了,就不要再看了。”
如果不是知道他把股票全賣掉了,別人還以為他在說風涼話,實際是很酸;安妮這么說他也是正常,誰讓他已經把那些公司的股票全部清倉了呢,肯定是酸啊,看別人掙錢哪有不難受的,他又不是圣人。
“我怎么酸了?我只是就事論事,你看他們一個個的,都瘋癲了,這樣狂熱會出事的。”鄭昆有些不服氣的說,好像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
“你又不是股神,你怎么知道就會跌了呢?你還是當你的富家翁得好。”
說到股神,大陸公認的是阿美利加的巴**,此時還不是老人家。
這個股神的稱謂,是某人在報紙上介紹了巴**的傳奇經歷,標題就是股神**。
某人特別推崇其價值投資,按正常來說,價值投資非常的正確,但是那也要分地方;如果把價值投資安排在大A上面,那么股神來了也要把老底留下來,光著回去。
這個地方很神奇,很多人,特別是華爾街的人,從這里為賭場。
在香江,七八十年代也有一個股神,當年與鄭昆還有一些交集。
那是1973年,發生七三股災的時候,鄭昆全力做空香江股市的時候,當時還未成名的香江股神曹股神,他高點出逃,可以說非常有先見之明,但是1974年的時候,恒生指數已經跌到了478點,當時他感覺已經到了低點,毅然殺入股市,他籌集了五十萬港元,8港元買入了和記股份,當時和記還沒有收購黃埔船塢。
這一次,曹股神并沒有逃脫,虧得血本無歸,因此,這一次他已經破產,只能從頭再來,不過他并沒有離開股市。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他從底層開始做起,還清了債務,再次殺入香江股市。
可以說,他的執著,最終還是為他帶來了回報,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經過多年的努力,創造了兩萬倍的收益,當年他五千港元入市,最后賺了一個億,被稱作香江股神。
當然,香江股神不止他一個,但是,這里沒有鄭昆,當然他的戰績拿出來,賺到的錢,是對方的幾百上千倍。
但是鄭昆感覺很羞恥,別人是靠本事成為股神的,而他,是憑先知賺到的第一桶金,然后憑藉龐大的資源,內幕交易,操控市場賺到的;如果拿它和那些香江股神相比,高下立判,所以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比如賭王,人家為什么被稱之為賭王?因為,他已經達到了賭術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不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鄭昆只要他自己不稱自己是古神,那么他就永遠不會輸。
他一直很佩服那些恍如開掛的人,最佩服的就是李老板,還有就是大佬劉。
這倆人,基本上就是開掛人生,所以說,要向這兩人學習。
因此,相比其他香江大佬,他非常低調,而且還很謙虛,給大多數人的印象是溫和有禮;不是他愿意這樣,他也想年少輕狂,放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