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那位性情直爽的猛將,率先將眾人的心聲化作了洪亮的嗓音:“大哥,若是這新推出的國債,無人問津可咋辦?”這一問,如同平靜湖面上投下的一顆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匯聚于劉備身上,期待著他那沉穩如山岳的答案。
劉備的眉頭微蹙,眼中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喃喃自語,又似在問天問地:“無人購買?這……怎會呢?”話音未落,他內心已是百轉千回,思考著萬全之策。畢竟,朝廷精心籌備的首批國債,高達五十億錢之巨,足以撐起冀州、青州兩地一年的財政重擔,若真有閃失,后果不堪設想。
然而,正當這份憂慮如烏云般悄然聚集之時,一道溫暖的光芒穿透了云層——盧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劉備的恩師,挺身而出,以他那不老的雄心與堅定的信念,為這場金融試驗注入了第一縷信心。“玄德啊,你盡管放手去做,老夫相信你定能引領我們走出困境。至于這債券,老夫愿做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認購十萬錢,以表支持!”
言罷,盧植撫須而笑,那笑容里既有對劉備的信賴,也有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憧憬。他深知,自己手中的積蓄雖非巨富,但每一分錢都是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與責任。而今,他愿將這份愛化為具體的行動,成為推動時代巨輪的一粒砂礫。
消息一出,殿內頓時沸騰起來,人們被盧植的壯舉所感染,紛紛表示愿意跟隨其后,用自己的力量為這場變革添磚加瓦。劉備的心中涌動著感激與豪情,他深知,有了這樣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再大的風浪也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于是,這場關于國債的發行,不再僅僅是一項經濟政策,它成了一場全民參與的盛宴,一次信念與希望的傳遞。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債券將如同無數顆種子,深植于冀州、青州乃至更廣闊的土地上,綻放出屬于新時代的璀璨花朵。在那古老而充滿活力的鄴城,晨曦如同金色的織錦,輕輕拂過每一寸沉睡的土地,將冬日的嚴寒悄然融化。街道兩旁,積雪如同害羞的孩童,在晨光中悄悄退去,露出它們下那斑斕多彩的石板路。盧植,這位智慧與風骨并存的老者,雖深居簡出于官學之內,其心如明鏡,不染塵埃,卻以一腔熱血,悄然編織起國家復興的夢。
不同于尋常人家的節儉度日,盧植決定以他多年積攢的學識與財富,為這風雨飄搖的國家添上一把薪火——他毅然決然地,將自己的一部分心血,化作了認購國債的堅定步伐。“多謝老師以身作則,此乃國家之幸!”劉備,這位后來居上的英雄,雙手抱拳,眼中閃爍著敬佩與決心,他的聲音穿透了初春的寒意,激勵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一時間,仿佛春風吹遍了整個鄴城,不僅是那些家財萬貫的商賈,連文人墨客、江湖俠士也紛紛響應。蔡邕,以詩賦名動天下,他輕揮羽扇,笑言:“吾雖不富,但為國盡忠,十萬錢不在話下!”;張嵩,則以沉穩著稱,緊隨其后:“嵩亦同此心,認購十萬,共赴國難。”更有普通百姓,雖囊中羞澀,卻也咬緊牙關:“家雖貧寒,亦愿傾其所有,兩萬錢雖少,卻是心意一片。”
最令人動容的,莫過于那位曾經的天子,劉協。他自董卓之禍后,雖身處逆境,但心懷天下未改。在劉備的細心照料下,他不僅重拾了往日的尊嚴,更在這關鍵時刻,從自己的私庫中取出沉甸甸的十萬錢,堅定地說:“朕,雖非昔日之尊,但心系社稷,愿與萬民同甘共苦,認購十萬,共襄國債大計!”此言一出,滿座皆驚,隨后是雷鳴般的掌聲與敬仰的目光。
次日,當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照耀在復蘇的大地上,冀州朝廷的國債發行儀式在鄴城隆重開啟。這座昔日比肩長安、洛陽的北方巨城,如今人潮涌動,熱鬧非凡,仿佛每一寸空氣都彌漫著希望與活力。市場之廣闊,前所未有,人們臉上洋溢著對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