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滅遼后,于西北召集殘部建立西遼帝國1131年~1227 年。后來擴張到中亞,首都虎思斡耳朵,一時成為中亞強國,統治中亞96年。1227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所滅。金和北宋聯合滅遼過程中,北宋基本沒有出力,暴露了北宋軍事上的不行,金看到有機可趁,就一直南下出現了靖康之變。結果宋被金人洗劫了汴梁城,虜劫了徽宗和欽宗,北宋南逃成為南宋,北宋滅亡。 康王趙構在南方稱帝。南宋繼統。以后金與南宋多次交兵,南攻與北伐,均無力改變南北對峙的局面。金在與南宋、西夏并立期間,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終維持其霸主地位。蒙古族是由古老民族室韋的一支發展而來,在唐代稱為“蒙兀室韋”原居于黑龍江上游額爾古納河東南部,八世紀時西遷到今蒙古國的鄂嫩河和克魯倫河流域,屬唐朝設立的燕然都護府管轄,后又先后臣服于遼和金。蒙古進入草原后,以游牧為生。蒙古草原上除蒙古部外,還散處著近百個大大小小的部落。塔塔兒在十一世紀已組成部落聯盟,最為強大,蒙古部的鐵木真打敗了塔塔兒、蔑兒乞等部,先后征服了札答刺、克烈、乃蠻等部,統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蒙古各部貴族共同推舉鐵木真為全蒙古的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國號蒙古汗國,亦稱大蒙古國。元朝的壯大成吉思汗即大汗位不久,就開始向境外發動頻繁的戰爭,以繼續開疆拓土。先后擊滅西遼、花剌子模、康里等國,攻占里海以北地區及俄羅斯,直入孛烈兒波蘭、馬扎兒匈牙利等地,攻滅木剌夷今伊朗境內,擊敗黑衣大食阿拉伯,攻陷巴格達和大馬士革城,把蒙古汗國的勢力擴展到西南亞。
成吉思汗把新占領土封給他的三個兒子作為世襲領地,因而疆土被劃分成了四部分,分別是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兒汗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四大汗國。它們同蒙古汗國及后來的元朝一直保持形式上的藩屬關系,因此形成了歷史上空前遼闊的、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
1205—1209年,蒙古軍三次攻入西夏,迫使西夏稱臣,1226年秋又發動對西夏的戰爭次年七月,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盤山南麓的兵營中。蒙古軍秘不發喪,繼續進攻西夏。不久,西夏皇帝投降被殺,西夏滅亡蒙古建國后,金拒絕承認,雙方關系惡化。隨著蒙古帝國的興起,金的強國地位受到了威脅。金朝統治者卻錯誤地選擇了絕夏、攻宋、抗蒙的戰略,結果三面樹敵。蒙古攻西夏,西夏求援于金,金坐視不救,西夏投附于蒙古,與蒙古聯手攻金,金處于西、北兩面受敵窘境。金為減輕壓力,從中都遷都汴京,采取棄北圖南的戰略,進攻南宋,結果,金北方盡失于蒙,南方受挫于宋,國土日蹙,國力日衰。1209年二月,成吉思汗發兵攻打金朝,1232年,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金滅后,宋依約準備接收洛陽等地,但蒙古軍以武力制止宋軍接收,并決黃河水淹阻宋軍。從此,南宋與蒙古之間開始了正面沖突。元朝和南宋之間的生死存亡戰爭
1252年,忽必烈率大軍進入吐蕃,后分兵三路進攻大理,國王段興智逃走,在昆澤今云南宜良被俘,大理國滅亡。至此,蒙古國已統一了中國疆域的絕大部分,即統一了今之淮河至秦嶺以北,甘肅、新疆、青海、西藏及云南,形成了對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的包圍形勢,并開始全力進攻南宋。1258年初,蒙哥汗以三路大軍攻宋,由忽必烈進軍攻打,1259年,忽必烈為了爭奪汗位,即與南宋秘密議和罷兵,因之蒙古對南宋的戰爭暫停。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對南宋發動全面進攻,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宋德佑二年正月,元兵逼近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南宋都城臨安淪陷,太皇太后、皇帝奉表投降,國璽交出。宋國土基本喪盡,元朝幾乎擁有全中華。盡管文天祥、張世杰等在南方繼續抵抗,但終于回天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