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隆基這番話,李林甫這才知道里面原來還有這么一段故事,當即義憤填膺的落井下石。
“哎呀……李瑛這是欺君罔上啊,圣人應當即刻降詔,免去李瑛的天策上將職位,召還京師,治他的欺君之罪!
為人子而騙父,為人臣而欺君,李瑛簡直是不忠不孝,圣人必須予以嚴懲!
不僅要免去他的天策上將之位,還要褫奪他的唐王爵位,貶為庶民,以正朝綱。”
“唉……可是二郎的功勞也大啊!”
李隆基煩躁的站起身來,在大殿中來回踱步。
“自古以來,功勞最大莫過于滅國。
突厥人自從隋朝時期就為中原心腹大患,雖然被李靖平定,但如今又死灰復燃。
其鼎盛時期甚至向東染指到渤海岸邊,控弦二十萬,屢次犯我邊疆,殺我百姓。
如今二郎一舉蕩平突厥,功高蓋世,按理來說,朕應該準許他的所有奏請,還要加以封賞。
況且,他當時患病也是經過太醫湯濟世診斷,亦有可能這一年下來正在逐漸好轉,抑或是還不到病發的時候。朕指責他欺君乃是推測,并無確鑿證據。
二郎擊破突厥,殺敵七萬,俘虜六萬,攻陷突厥牙帳,一戰滅國,戰功卓著。
滿朝文武心服口服,全國百姓交口稱贊,奉若神明,朝中支持者人多勢眾。
朕若免去他的天策上將也就罷了,倘若再褫奪唐王封號,只恐引起天下人不滿。”
李林甫現在算是看明白了,李隆基懷疑李瑛詐病欺君只是個借口,只是猜測。
真正的原因就是功高震主,李瑛扶搖直上的聲望讓李隆基這個皇帝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不管李瑛是真病還是假病,他都要進行打壓,以確保他的絕對統治地位。
畢竟李隆基今年才五十三歲,精神矍鑠,龍精虎猛,看樣子再活個二十年毫無問題。
臥榻之側豈容猛虎鼾睡,對于權力如此癡迷的李隆基怎么可能繼續放任李瑛壯大?
李林甫拱手道:“有沒有可能是李瑛買通了湯濟世,故意詐病欺騙圣人,從而攫取兵權?”
“嗯……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李隆基捻著胡須,默認了李林甫的猜測。
李林甫又道:“那臣就命大理寺的人提審湯濟世,酷刑之下,一定能讓湯濟世如實招供。”
“不可。”
李隆基伸手阻止了李林甫。
“你這樣做容易打草驚蛇!
二郎現在身為天策上將,手里掌握著接近二十萬精兵,萬一被他知道了朕要對付他,怕是會引起兵變,決不可輕舉妄動。”
李林甫弓著身子道:“若是李瑛膽敢舉兵,那就證實了他的欺君之舉早有預謀。足以說明他詐病就是為了攫取兵權,早有不臣之心,可令全國將士共討之!”
“唉!”
李隆基發出一聲郁悶的嘆息。
武靈筠一黨尚未搞定,現在李瑛又強勢崛起,這可真是葫蘆還沒按下就浮起了瓢。
更讓李隆基難受的是,李林甫之所以能夠爬上宰相之位,武靈筠的枕頭風起了巨大的作用。
也就是說,不排除李林甫是武靈筠的人,他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挑起自己和李瑛的矛盾,從而讓武靈筠漁翁得利。
想到這里,李隆基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再看向李林甫的時候,就覺得他像個奸臣。
“人心叵測,李林甫所說的話也不能全聽……”
李隆基背負雙手,眉頭緊鎖。
但不管李林甫是不是武靈筠的人,李瑛現在確實成了心腹大患,聲望如日中天,朝野一片稱贊,萬民膜拜。
這讓李隆基在他的身上隱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