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夫人雖在撫琴,可是腦子里卻在想著那被丟到江中的骰子。看到骰子,她情不自禁想到了自己含冤而死的義父。江水滔滔,五味雜陳涌上心頭。
楊夫人姓楊,楊漣的楊。
楊漣在明末時期可是一個大人物,他是東林黨最重要的人之一。在萬歷三十五年,中進(jìn)士,先到常熟任知縣,后來入朝任了兵科給事中。
何為兵科給事中?就是專門輔助皇帝處理兵機奏章,稽查兵部的官,可謂是皇帝的近侍。
這當(dāng)年的萬歷皇帝,由于和這幫朝臣就立儲的問題產(chǎn)生了矛盾,經(jīng)年累月不上朝,六部九卿的官員掛印而去的是十之五六。
萬歷皇帝朱翊鈞不上朝,成年待在深宮,貪酒好色,還美其名曰“靜攝”,其實每天都在鬼混,這就引起了很多正直朝臣的批評。
這萬歷皇帝,自小被張居正管教,長大了沒了管教后自然誰都不吝。萬歷皇帝說,只要朕一去文華殿就勞,所以才不上朝。
一個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大臣們的奏章當(dāng)然不看,一律“留中不發(fā)”。官員們由于見不到皇帝的面,所以無所事事,無所事事不如回家種地。
所以這些不滿朝堂的大臣紛紛請辭回家。可是朱翊鈞是不看奏章的,當(dāng)然也不看大臣們請辭的致仕手本。所以好多大臣,上了致仕手本后,也不等批復(fù),就告老還鄉(xiāng)了。
走了就走了,少一人少一份俸祿。萬歷皇帝開心還來不及呢!
這楊漣心中也想過要一走了之,可是身為東林黨人,自詡以國家為己任,想全身而退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就一直干了下去。
這明神宗萬歷皇帝,不喜歡當(dāng)時的太子朱常洛,一直想立和鄭貴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由于楊漣在神宗皇帝病危時,力主朱常洛入宮服侍神宗,才讓神宗皇帝下了最后傳位朱常洛的決心。
這朱常洛憋悶了幾十年,一朝即位心情舒暢,于是酒色無度、花天酒地,僅當(dāng)了十幾天皇帝就生病了,每天腹瀉不止,病入膏肓。就在此刻有個叫李可灼的鴻臚寺丞,自稱有紅丸仙丹兩顆,可治病。朱常洛吃了第一顆后,精神百倍,第二天就又吃了一顆,哪曾想到了半夜,就一命嗚呼了。
到底是朱常洛自己身體不佳,還是吃了這兩顆紅丸導(dǎo)致的最后死亡?后續(xù)引發(fā)出了一系列的朝堂之爭。
朱常洛就是明光宗。在明光宗彌留之際,楊漣成了顧命大臣。
光宗駕崩后,當(dāng)時的太子是朱由校,也就是如今的天啟帝。李選侍是天啟帝的養(yǎng)母,欲挾持太子朱由校把持朝政。此時,又是楊漣站出來,勸服朝臣闖進(jìn)了乾清宮,擁立了當(dāng)今圣上朱由校,把李選侍移出了乾清宮。
楊漣只有一子,名楊之易。
楊漣既然是楊夫人的義父,楊夫人當(dāng)然就不是楊漣親生,而是楊漣的養(yǎng)女。
當(dāng)年萬歷末年,全國南北各地都是大災(zāi)荒。一有了災(zāi)荒,再加上朝廷因為遼東戰(zhàn)事,不斷加派稅賦,糧食就更不夠吃了。糧食不夠吃,就有了饑饉。
楊漣本是湖廣應(yīng)山人,那一年大饑饉,他正在回應(yīng)山老家的路上,走在路上看到流民無數(shù)、哀鴻遍野、餓死的尸體堆積在了道路兩旁。其中有一老婦帶著一個小女孩,正在割路邊死去的一個小男孩身上的肉,以此裹腹。
這人相食本來在萬歷朝的災(zāi)年中,早就見怪不怪了,可是這老婦卻打算吃一個小男孩尸體,這讓楊漣感到了于心不忍。
楊漣走到老婦身旁,一打聽才知道,這死去的小男孩是老婦的孫子。
楊漣問道,你怎么居然還吃自己死去的孫子?
老婦答,如果我不吃了他,那么我走后別的災(zāi)民也會吃了他,既然這樣,不如我食之。
楊漣聽罷,頓時淚如雨下。
楊漣叫身邊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