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再有幾天,天啟七年就要徐徐落幕了。
這一年來,高桂英為岳州宛氏披肝瀝膽,一日也沒得閑。馬上又要過新年了,此刻的她又開始忙碌起來,正在給大家準備著過年的紅包。
一匹快馬,正在從陜西向岳州疾馳而來。
“駕!”
為了盡快趕到岳州,馬上之人已經一天一夜沒有下鞍了。他額頭的汗珠在冬日里,化成一道道白氣。
“慧英,我怎么感覺我的右眼皮總是跳?”此刻正在包紅包的高桂英對身邊的一個女子說道。
在年中,岳州宛氏的掌柜高桂英收養了兩個逃難的女子作為自己的貼身隨從,一個名叫慧英,一個名叫慧梅。
“掌柜的,沒事。男左女右,右眼跳是好事。”慧英一邊幫著高桂英包紅包,一邊說道,“右眼跳財嘛。”
“也不知道我那兩個弟弟怎么樣了?”高桂英嘆了口氣。
“掌柜的,沒問題的,要是不放心,過完年回家看看。”
“嗯。”
高桂英當岳州宛氏商號的掌柜也半年多了,但是一直都不知道東家是誰,聽聲音只知道她是一個女人。
當時面試的時候,隔著一層紗簾。由于她會武功,人又穩妥聰明,所以通過了面試,被任命為岳州宛氏的掌柜。
任命她為掌柜后,東家給她提了三個條件。
第一,商號內的伙計必須是未出閣的女子;第二,商號怎么經營她只有參與權沒有決定權;第三,對外高桂英是岳州宛氏的主人。
雖然當時東家開的條件很古怪,但是畢竟高桂英的老家米脂受了災害,家里又有兩個弟弟,急需用度,于是索性就答應了。
即使沒見過東家,但是在跟東家飛鴿傳書的過程中,高桂英逐漸被東家的經商之道和為人所折服,于是暗暗決定,要死心塌地跟著東家干一輩子。
東家發明的香水、香皂、口紅,讓高桂英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岳州宛氏給做大了,而且賺得盆滿缽滿。
不僅如此,東家還有意擴展商業版圖。徐拂就是東家讓高桂英送到點花苑的,好為未來開青樓做準備。
生意越做越大,對高桂英來說是件好事。不是高桂英愛財,而是她真的需要銀子來救濟還在米脂的兩個弟弟。
她們姐弟三人,自小孤苦伶仃,父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還是他們的叔叔高迎祥,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們姐弟三人撫養長大的。
前些天,東家又發明了一種叫絹襪的長筒襪,通過飛鴿傳書把絹襪的制作工藝給到了她,叫她即刻發售。而且,東家還跟她傳達,可以和溫僑合作。
和溫僑這種人合作?高桂英怎么也想不到為什么東家能夠同意。她不是沒把溫僑在岳州城的所作所為告訴給東家,可東家還是讓她盡快接觸溫僑。
高桂英仔細看過了東家給她的信,信的落款上,清晰蓋著用小篆刻的“鰲魁”二字。確實是東家的印信無疑。
一想到溫僑的那句“小生隨時恭候娘子”,高桂英就想吐。
東家自然有東家的道理,只要執行就好了。東家在信上說,最好在年前和溫僑敲定合作。
既然東家的要求是年前,那么只要沒到崇禎元年的大年初一,都算年前。
所以,高桂英一拖再拖,決定先把商號過年的事準備好,然后在大年三十再去點花苑找溫僑,也不算失信。
“慧英,記得紅包一定要在臘月二十九那天發出去,好讓姐妹們都過個好年。”
“知道了,掌柜的。你總是把事情想得如此周到。”
“哦,還有。”高桂英補充道,“你叫慧梅一會兒去趟點花苑,讓她告訴徐拂,過年就來商號里邊過吧,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