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兒和張老樵,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來到了陜西延安府。
入了陜,一路之上,二人目光所及之處,盡是饑民大軍,餓殍遍地、白骨盈野。
這些饑民,先是采食蓬草,這蓬草粒看起來像糠皮,味道苦澀,但吃了可以果腹,免于餓死。等蓬草被采食一空后,這些饑民又開始吃起了樹皮。
樹皮也分好壞,樹皮里榆樹皮最好,等榆樹皮吃完了,他們又去吃其他的樹皮。等樹皮全部吃光了之后,饑民們就去上山挖石塊。石塊性冷味腥,吃一點就有飽腹之感,幾天后,食用者皆因腹脹下墜而死。
除了這些,饑民還吃觀音土。
觀音土,全國各地都有,有的地方呈現白色,有的地方呈現黃色。
觀音土,雖然看上去軟軟糯糯,跟面團差不多,但吃到嘴里粗硬腥澀,跟吃泥差不多,根本就難以下咽。
通過現代科學驗證,觀音土中所含成分皆是礦物質,由巖石風化而成,絕無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對人體有價值的物質,沒有絲毫營養。
觀音土里面所含的礦物質,大部分為硅酸鹽類,異常堅硬,吃了之后對人體消化器官有害,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又因為這些礦物質難以消化,會引發便秘,多致食用者有性命之虞。
等這些饑民,蓬草、樹皮、石塊、觀音土都吃個凈光后,那么就只剩下了一條活路,吃人。
誰家的人餓死了,作為自己家的人不忍去吃,就去和另一家人交換死者,以圖活命。
宛兒和張老樵看到這些饑民,于心不忍,于是便從馬車上拿出了一部分干糧,去分給這些饑民。可是這些干糧哪夠?不過是杯水車薪,這些饑民一見有人發干糧,只要還能走得動,便會立刻圍攏過來,更有甚者,要扒上馬車,直接動手去搶。
人一旦饑餓,就會喪失理性,恢復了原始的動物性。
到了延安府,宛兒和張老樵找了一處客棧,要了兩間客房,便住了下來。
晚上吃飯的時候,宛兒對張老樵說道:“您可得說話算數,別忘了幫我配火藥。”
“放心吧,我老頭子說話算數著呢!”張老樵吸溜了一口油潑面,說道,“這一路上,看到那么多饑民,我也想明白了,就算你用火藥造反,我也支持你。以前仗著你有錢,跟著吃香喝辣,如今一出門才發現,這鄉下的老百姓都到了人相競食的地步了。”
“可不是嗎?在這延安府,咱們還能吃上這油潑面,那就算不錯了。”宛兒這一路走來,也是感觸頗多,“快點吃吧,可不能浪費了糧食。”
“對了,丫頭,你如果真要用我配的火藥造反,我絕對支持你。”
宛兒看了一眼張老樵,淡淡說道:“歇了吧您,就您要配的那點火藥,別說造反了,夠一個人用就不錯了。”
宛兒突然想到了什么,說道:“您可答應過我,不過問我為什么給您添麻煩。”
“知道了,知道了。”張老樵不耐煩地說道,“我吃完后就回房間,給你這丫頭配火藥。但是有一條,我配火藥的時候,得允許我喝酒,并且不要到我的房間來打擾我。”
這一路走來,山路居多,很多礦石遍地都是,張老樵邊走邊收集,已經把要配比火藥需要的原料收集得差不多了。
張老樵一說不要到他的房間來打擾他,這正中了宛兒下懷,宛兒正好打算晚上去趟壺蘆山。
宛兒對張老樵約法三章中,第一條就是,只準張老樵晚上喝酒。
這么做,是因為宛兒有她自己的打算。
一是怕張老樵白天喝酒誤事,耽誤了趕路,二是這能使她晚上更方便些,可隨時接收哨鴿傳來的消息。
目前宛兒已經收到了消息,準備趁著夜色,快馬加鞭趕往壺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