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交到王承恩手里的旨意,是他針對寧遠兵變的處理意見。
其實,這哪里是什么處理意見?寧遠兵變的根源是體制問題,體制問題又直接帶來了國家財政的入不敷出。不拿銀子解決兵變,什么處理意見都白搭。
都說,能拿錢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可問題是沒錢啊!
沒錢,是困擾崇禎一朝的長期問題。
崇禎帝給袁崇煥的旨意,其實就十六個字:首惡必辦,脅從不問;安撫為主,嚴(yán)懲為輔。
沒有錢,那就只好畫大餅、談理想,除了這,還能怎么辦?
可是崇禎帝真的沒錢嗎?這就要看從哪論了。
朝廷沒錢,但是崇禎帝本人有錢。朝廷的錢是公家的,崇禎帝本人的錢是他個人的。
崇禎帝個人有多少錢呢?
明朝遺臣趙士錦在《甲申紀(jì)事》中寫道:“賊載往陜西金銀錠上有歷年字號,聞自萬歷八年以后,解內(nèi)庫銀尚未動也。銀尚存三千余萬兩,金一百五十萬兩。”
翰林院諭楊士聰在《甲申核真略》中也提到:“內(nèi)有鎮(zhèn)庫錠,五百兩為一錠,鑄有永樂年字,每馱二錠,無物包裹,黃白溢目……按賊入大內(nèi),括各庫銀共三千七百萬兩,金若干萬……”
崇禎帝,自己私人的錢財,有白銀三千萬兩到三千七百萬兩,黃金幾萬兩到一百五十萬兩不等。
這些崇禎帝的私人錢財,叫內(nèi)帑。
帑,儲存錢財?shù)母畮臁?
內(nèi)帑,皇帝自己私人的小金庫。
既然這內(nèi)帑是崇禎帝自己私人的小金庫,那這錢當(dāng)然是他自己的了。朝廷再沒錢,是朝廷的事,是那幫大臣們不作為。大臣們不作為,沒有錢,憑什么要算在皇帝的頭上?
崇禎帝的思路很清奇,老朱家上上下下都是守財奴。
《詩經(jīng)·小雅·谷風(fēng)之什·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連全天下都是你崇禎帝的,身為皇帝,本身就富有四海,還在乎那點內(nèi)帑嗎?難道,怕自己六十歲退休以后沒有收入來源嗎?
可是,崇禎帝就算讓內(nèi)帑長了毛,也不用其一文,對外就靠哭窮。
老子就是愛看金子黃燦燦,銀子白花花,怎么地吧!
錢只要不花出去,就永遠不是錢。
崇禎帝趁著王承恩傳旨的工夫,抬頭看了看窗外,天空一藍如洗,真是大好河山。
崇禎帝借著冰桶的冷氣,吃了幾塊擺在御案上的點心,喝了幾口茶水,然后,便揉了揉眼睛,閉目養(yǎng)神起來。
一邊閉目養(yǎng)神,崇禎帝一邊想,我倒要看看,這幾個大臣怎么處理這寧遠兵變。
“皇爺,人帶到了。”大概一柱香的工夫,王體乾在崇禎帝耳邊輕聲地說道。
崇禎帝睜開了眼睛:“把人帶進來。”
“是。”
不一會兒,只見崇禎帝宣的這幾位大臣依次而入,行了君臣之禮后,便垂手侍立在了平臺兩側(cè)。
崇禎帝把寧遠兵變的事,跟這幾位部臣說了一遍。
崇禎帝說完,平臺一時鴉雀無聲。
這幾位部臣心里都明白,這是崇禎帝管他們要錢來了。崇禎帝心里更明白,他們手里沒錢,就算有錢也不夠平寧遠兵變的。
崇禎帝掃了掃這幾位大臣一眼,把目光停留在了刑部尚書喬允升那里。前一段兒時間,刑部查抄逆案,有一部分贓銀可用。
“喬允升。”崇禎帝說道,“前段兒時間,刑部查抄逆案,可有贓銀?”
“回皇上,有。”喬允升小心答道。
崇禎帝心里非常滿意,他明知道有一部分贓銀,但他就是想這么問一問,好看看這喬允升是不是有所隱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