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江南皮革廠倒閉了。浙江溫州,最大的皮革廠,江南皮革廠倒閉了。王八蛋黃鶴老板,吃喝嫖賭,欠下了三點五個億,帶著他的小姨子跑路了。
北京琉璃廠,家木齋,也倒閉了。
只不過它倒閉的原因,不是因為宋應星不潔身自好,吃喝嫖賭,而是因為,一把無情的大火,燒毀了他在北京的家園,家木齋。
八月十五中秋夜,家木齋火光沖天,當救火兵丁趕到時,已經燒得只剩下幾根焦黑的木頭了。
好在間壁的店里有人,他們在救火兵丁趕來之前,滅了火,否則,這一場大火還真不知道要燒到何時。
明時期的北京城,共設有三十六個坊。
所謂坊,就是古代城市中,互相分割而成的一個個居民區,它們形狀規則,出入有坊門,坊內更是派有專人巡更,以確保安全。
崇禎時期的北京城,雖然這三十六坊還在,但是坊門和坊墻卻都已經被拆除了,只立木為表,加衡木其上,書厥名,示地界限。
坊,也叫里,所以,坊又被稱為里坊。
我們現在常說的街坊四鄰、坊間傳聞,這里的坊,就是古時候居民區的意思。
說通俗點,古時候的坊,就跟我們原來的居委會,現在的街道,概念差不多。
《唐六典》曰:“兩京及州縣之郭內分為坊,郊外為村。”《舊唐書·食貨志》曰:“在邑居者為坊,在田野者為村。”
明時期北京的三十六坊,分布于北京五城之中。五城,即中城、東城、西城、南城、北城。因為琉璃廠位于北京宣武門外,故屬于南城正西坊的管轄范圍。
北京南城,正西坊琉璃廠,家木齋失火,首先被問責的人,就是帶領救火兵丁滅火的總甲。
這總甲,是專門負責里坊治安和防火的負責人。如今在這八月十五中秋夜,發生了這么一場大火,縱火原因不明,人員傷亡未知,他怎能不承擔責任?
不過,貓有貓道,狗有狗道。既然找不到縱火的原因,不知人員傷亡情況,那么不如想一個辦法,逃避責任。
什么辦法?
很簡單,就是讓這琉璃廠,根本就沒有存在過一家叫家木齋的店鋪。
這太好辦了,而且說干就能干。想成立一家店鋪不容易,想讓一家著過火的店鋪憑空消失,那還不簡單嗎?
總甲帶著這群救火兵丁,連夜把家木齋燒剩的木頭和灰燼,清理得干干凈凈。清理過后,他又帶人,把家木齋的地基,用水反復沖洗了多遍。天亮后,仿佛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一家叫家木齋的店,存在過。
這琉璃廠的街坊四鄰,誰敢言語?只要敢走漏一點風聲,那以后就別想再在這個街面上混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正西坊消防隊,救火不積極,毀尸滅跡數第一。
人,只要凡事一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掛上鉤,那準能發揮出連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潛能。
狗急還能跳墻呢!
齊活兒!
迎接另一個晨曦,帶來全新空氣。氣息改變情味不變,茶香飄滿情誼。
當王體乾拿著假《連山》,連夜回到崇福寺后,興奮得他一宿沒睡。
有了這半部假《連山》,何愁不能完成酆都白無常交代的任務?這六扇門座首,只要把精力放在了看這假《連山》上,那刺殺他的勝算可就大多了。
八月十六日,清晨。
“體乾,你回來了?”魏忠賢滿眼血絲,看著王體乾,問道。
看魏忠賢的樣子,想必昨夜中秋是沒少喝酒。
“回九千歲,事辦成了。”王體乾一見魏忠賢,連忙起身施禮。
“嗯,辛苦你了。”魏忠賢坐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