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晨曦劃破天際,初升的朝陽映紅了彩霞。就如同是地上的鮮血潑灑到了天空,把小半邊都染成了紅色。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這個深秋時節,流淌在這片大地上的鮮血,足以讓天地變色,山河嗚咽。薊城內外,自從昨夜暮色時分開始的這場戰爭,直到天亮以后,還沒有分出勝負。
薊城之外的數百里土地上,到處都是擊鼓和喊殺之聲。數十萬人馬的決戰非同小可。雙方都很明白,這一場戰爭的勝負,不僅關系著北方燕趙之地的安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更會直接決定著一個已經顯露崢嶸的中原王朝是否能夠趁勢而起,開始自己輝煌的。
而對于北方的胡人來說,這一戰的意義不言而喻。他們動員了幾乎包括所有部族的全部精銳,不惜一切代價越過邊界。所求的除了他們的生存之外,還有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于北方的控制權。這是關系到他們生死存亡的大事,絕對不能有任何差錯。
畢竟,像這樣的機會百年難遇。能夠和最強大的西秦軍隊聯合作戰,共分中原。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不管以后還會經歷多少次戰爭,這一次的薊城之戰,他們是無論如何也要取勝。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
勢在必得的胡王摩珂,直到昨夜之前,還在信心百倍的認為薊城不過是掌中之物罷了。在他這些年的軍事生涯中,還從來沒有人能夠抵抗住他親自率領的赫赫大軍。不要說是在占據優勢兵力的情況下,就算是雙方兵力勢均力敵,那么胡人勇士的英勇無敵,也會讓對方怯而敗陣的。這是無數次勝利而堆積起來的信心,更是他們的驕傲所在。
然而,自昨夜大戰開始后連續收到的情報,卻讓胡王和他的大臣將軍們吃驚的發現,薊城守軍忽然爆發出的戰斗力,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本來十拿九穩的有利局勢,一下子就被徹底打亂了。尤其是當胡王摩珂聽到大王子兵敗身亡,所率領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之后,他簡直就發怒欲狂了。
而這種憤怒之下發布命令的結果,卻讓他沒想到,會導致了更嚴重的失誤。將近三十萬大軍在氣急敗壞之下全部出動。看上去固然令人可怕,大有席卷一切、碾碎薊城軍隊的氣勢。但實際上,這樣的作戰方式,非常容易造成混亂。尤其還是在黑夜里出動,在不熟悉地形的情況下,可謂是天時地利俱不在己。想要以優勢兵力一舉擊潰趙軍,又何其難也!
有些作戰經驗豐富的胡人將軍,雖然意識到了這樣出戰極其不妥。但終究沒有人敢去勸阻胡王收回命令。因為在包括大王子在內的數萬胡騎慘死薊城北門的情況下,誰如果敢不知死活的去胡王摩珂面前表現自己的高明,那么無異于活得不耐煩了,是去主動送人頭讓這位暴躁的君王泄憤啊!
千重要,萬重要。畢竟都不如自己的性命重要!這一仗打敗了,還有下一仗。可如果自己的性命丟了,那可就什么都沒有了。很多胡人就是懷著這樣的心理,隨著千軍萬馬踏出大營,殺向了前方的戰場。
將近三十萬草原大軍對戰不足八萬的趙軍,如果按照常理來說的話,趙軍一定會敗得很慘。但是,胡人騎兵們卻萬萬沒有想到,他們這次卻失算了。在有些情況下,并不是人越多越好。恰恰相反,人數越多反而越容易造成混亂。
自從燕國滅亡之后,趙國軍隊已經在這兒經營了五年。可以說這附近的山川地理形勢,都已經摸得非常清楚。所有指揮作戰的將校們,無不了然于胸。這就無形中給他們了極大的作戰便利。
李穆這次指揮作戰,一反常態。并沒有采取他慣常所用的那種集中優勢兵力分割包圍敵人的作戰方法。而是把指揮權力下放,讓帶隊的各位將軍自主尋機而戰。
所有出城的軍隊,共分成了四路。他們從不同的方向對胡人騎兵展開了攻擊。既能靈活機動,又能聯合夾擊。經過大半夜的激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