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已經得到了趙王楚烈的同意。否則,以他平日里的謹慎,是不可能擅自發出這樣命令的。
“國相大人,現在前方的軍情如何了,不知道是否有最新的回報?”
自從來到后就一直沒有說話的公子楚涼生終于開口問了一句。費義對這位趙國的長公子略一點頭,然后拱了拱手回答道。
“涼生公子,秦國和魏國的軍隊兵分兩路,開始侵入趙國境內,具體情況還不得而知。至于北方邊境的上城,燕國的軍隊已經和我方將士進行了好幾次激烈的戰斗,情況不容樂觀啊!”
“據我所知,上城守軍本來就是趙隊中的精銳。再加上李穆將軍從龍城帶去的五萬人馬,阻止住燕國人的進攻,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吧?”
“如涼生公子所說,上城戰局問題不大。燕國人應該討不了什么便宜去。現在讓人憂慮的反而是西邊方向的平陽關至朔門關一帶!那幾百里的邊境線,能不能承受的住秦、魏虎狼之師的猛烈進攻,實在是令人擔心啊!”
與其他幾位議政大夫不同,這位長公子楚涼生從幾年之前就已經參與軍事事務,雖然還沒有親自為將上戰場打過仗,但也曾經追隨著趙王出征過幾次,在軍事方面還是有些自己看法的。聽著費義的分析,他略微想了想,有些不解的問道。
“平陽關不是有元戎將軍一直在那兒親自鎮守嗎?這些年來也沒有出過什么差錯。難道這次還會怕秦國和魏國人的進攻不成?”
大將元戎,被稱為趙國名將之首。就算是在天下有數的厲害將帥之中,他也是可以排在前列的存在。這是所有趙國民眾都知道的事。所以公子楚涼生才有此疑問。
看到他眼中的疑惑之色,費義和其他幾個人互相對視一眼,臉上不由自主都露出苦澀的意味。外面的普通民眾都只和大公子一樣,只知道元戎的厲害和他往日的功勛,卻恰恰都忽略了名將已老、如雪白頭的事實!
元戎已經老了,從若干年之前他就老了。這位比趙王楚烈還要年長三四歲的當世名將,之所以仍舊鎮守邊鎮,只是為了身上所背負的責任和榮耀而已。在幾年之前,最后一次大敗胡人之后,他和趙王楚烈把酒言歡后分別的時候,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費義和當時在場的幾個人都記得非常清楚。
“北方暫時安寧,以后所慮者,當為秦國虎狼之師也!大王守龍城,老將鎮平陽。保這八千里山河平安,不死不相見!”
杯酒之后,從此分別。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這位深具戰略眼光的名將,就一直牢牢地守護在西部邊境上,一步也沒有離開過。
“涼生公子,你可能還不知道吧?元戎將軍自兩年之前在一次意外墜馬之后,就一直傷病纏身。再也難以恢復往昔的威風了……唉!大王已經數次派人催促,讓他回到龍城來休養,可是他一直都沒有回來。如今大軍壓境,又怎么不令人擔心呢?”
楚涼生臉上神色一僵,這件事他還是頭一次聽說。看來,有些秘密自己并不知道。這讓他在感到失落的同時,心中更有著說不出來的苦澀。他雖然名義上是趙王楚烈的長子,這些年來也被委派管理一些重要的事務,受到趙國民眾的普遍尊重。但他卻非常明白,這些都是因為趙王的原因,自己并沒有什么特別值得突出的地方。
而且最讓他感到苦悶的是,即便他付出千萬倍的努力,也仍然比不上二弟楚江眠在父王眼里的重量。這是他多年以來在許多事上的切身體會,雖然從來沒有對外人說起過,但有一種情緒卻讓他無時無刻不在感到自卑。如果有機會,他很想證明給父王去看,自己并不差!
“原來如此!那確實不宜讓他再親自出戰……可為什么不另選派良將去鎮守平陽關一線呢?”
“良將?呵呵!涼生公子可聽說過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句話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