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王宮大殿上,蘭陵君田無昭一直平靜的坐在那里,并沒有參與雙方的爭論。其實,他早已經暗中說服了齊王,并且也與諸大夫們提前溝通過了。今日的局面,穩操勝券,因此他一點兒都不著急。
齊國王廷內外,和其他諸侯國也并沒有什么兩樣,權力的紛爭總是避免不了的。包括齊王在內的所有齊國人,都非常清楚現在王廷的權力構成。大體來說,分成了三個幫派。他們分別是以國相和部分將軍為首的軍中派系,有王廷諸大夫和上層貴族們因為共同利益而聯合起來的這一派,再加上以蘭陵君田無昭為代表的王室力量。他們互相爭權奪利,卻又互相牽制。而齊王穩坐釣魚臺,什么事都不干,齊國依然發展的如此強大,正是得益于此。
如果具體說起來,齊王之弟蘭陵君田無昭所代表的這一派,在許多事上和齊王的利益是一致的。外界更是盛傳,那位被大多數齊國人所稱贊的王后無鹽,正是通過蘭陵君的手,來實現自己的某些意圖。
眾所周知,齊王田疆對這位已經進入王宮許多年的王后有信任也有敬重,卻唯獨沒有愛。這當中的曲折離奇故事,已經成為許多諸侯口中的笑談。原因實在是因為齊王太好色了,而無鹽容貌平平,自然得不到他的寵愛。不過,這是先王給他指定的王后,再加上這些年來無鹽因為自己的德行受到齊國民眾的普遍擁戴,齊王實在是沒有辦法對她說出什么不是,只能尊崇王后地位,卻又敬而遠之。
而他的這位幼弟田無昭,在少年時候曾經得到過無鹽王后的親自撫養,因此雖然只是長嫂,在很多時候卻被蘭陵君田無昭在心底深深尊敬,對她的吩咐無不遵從。
就像是這次蘭陵君從中州洛城回來之后,連家都沒有來得及回,就在第一時間進宮求見了王后。他這么急迫的原因,自然是關于齊國對趙國的用兵這件大事。
其實,蘭陵君從一開始的時候,就非常不贊同齊國加入到這次軍事戰爭當中去。這并不是因為他膽小懦弱,而恰恰是因為他眼光長遠,看到了別人所看不到的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這天下四大公子之一的名頭絕對不是憑空得來的,蘭陵君自然有別人難以企及的厲害之處。
只不過,沒有等他從中州回來,齊王就已經做出了決定,齊隊大舉進發,開始進攻趙國。而這個決定,正是在國相和諸大夫這兩派共同擁護下所做出的。
對于這兩派難得的意見統一,蘭陵君一點兒都不感覺到奇怪。在他看來,這些目光短淺的家伙之所以這樣做,不過是為了各自的權力和利益而已。國相想通過戰爭從齊王手中取得更大的權力,而諸大夫們則想謀求更多的利益。他們一拍即合,非常容易就能夠說動齊王。
門下養士千百的蘭陵君,在整個齊國來說,可以說是消息來源最豐富的人。對于趙國的實
力,他從來不敢低估。尤其是這次去中州洛城,親自會晤過那位趙國王子之后,在他心中已經加倍提高了警惕。
蘭陵君雖然還不能完全了解楚江眠所隱藏的全部能力,但只他在洛城所做的那一切,就足以令人震驚了。
在中岳山中,面對秦魏死士的精心安排,他竟然能夠全身而退。這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尤其厲害的是,楚江眠一旦察覺到形勢不妙,能夠當機立斷千里北還,一點兒都沒有猶豫和拖泥帶水。這樣的魄力,令一直派人密切關注其行蹤的蘭陵君贊嘆不已。然后,在洛河金沙渡口發生的事,讓得到手下人詳細匯報的他立刻就下定了決心,在拜別過王弟季默之后,蘭陵君連夜回轉齊國。
那天過洛河渡口的時候,這位天下著名的公子,曾經專門兒停住腳步去查看過楚江眠激烈戰斗所留下的痕跡,河水兩岸似乎還能嗅覺到那股壯烈之氣。面對著被血染紅過的蘆葦蒹葭,他唏噓良久。然后對著手下所有人發出過一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