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站出來慷慨陳詞的人,是大秦國相徐公。多年以來,秦國文武對立情緒嚴重,如果這么好的一個機會不抓住,用來狠狠地打擊一下那些驕傲跋扈的將軍們,就太可惜了。 而緊隨其后,自上大夫叔孫良以下的好幾個議政大臣們,也站了出來。他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雖然出發點各不相同,但卻無一例外,矛頭都對準了站立在對面的將軍們。 秦王聶風面無表情的沉默看著,心中卻不禁在暗自苦笑。王廷文武互相制衡的局面,是因為他一直以來的縱容而形成的。這種對于提高他威權具有很大作用的方法,在很多時候,還是很有效果的。但與此同時,所帶來的弊端也越來越嚴重。不過,他權衡利弊了很久,也最終沒有下定決心來解決這個問題。畢竟,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對于秦國的強盛至關重要,不能厚此薄彼。 “國相大人,這次對趙國戰爭,在軍事上的失敗,主要還是在于我低估了他們的戰斗水平。將士們已經盡力了,不必太苛求。” 看到秦王沉吟不語,慰武子又一次主動站出來,把過錯攬到了自己身上。他非常明白秦王的心意,在當前局面下,王廷上下正應該互相團結,共同想辦法應對趙國人的鋒芒,卻不是借機互相攻擊的時候。 “武平君就不要替他人攬過了吧?該是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戰場上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國庫的損失。六十萬金啊!這么巨大的一筆財富,是大秦多少年的積累呀!就這樣白白的送給了敵國,助長敵人的力量……老臣身為主管財政的上大夫大臣,看著那一車一車的金子拉出去,老臣的心這些天一直都在滴血啊!” 上大夫叔孫良痛心疾首,跺足捶胸。如果認真說起來,在他們這些人心里認為,戰爭本來就是互有勝負,死傷一些士兵,倒沒有什么。可是損失了那么大一筆財富,卻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補充回來的。 “更何況,連續的失利,必將直接影響秦國在天下諸侯心目中的地位。大王以后再發出召令,恐怕他們響應起來,就要大打折扣了。這才是對秦國大業最不利的方面啊!大王不可不察……。” 不得不說,這位上大夫叔孫良很有眼光。他不僅善于理財,而且在一些大事上,反而比國相徐公看得更遠更深。 他能夠看到的事,慰武子當然也能夠想到。而這最后一點,也正是他開始擔心的。這位秦國的智囊點了點頭,轉身對秦王說道。 “上大夫所言很有道理。大王,現在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必須要盡快重新在天下諸侯面前樹立起秦國的威嚴……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秦王聶風聽明白了他話中的意思,而這也正是他心中所認為的。隨即擺了擺手,示意其他人不必再說。 “諸卿說的都很有道理。事有輕重緩急之分,與其在這里做無謂的討論,不如抓緊時間拿出一個可行的辦法來。那么,武平君,應對當前的新局面,可有何良策?” 秦王聶風若無其事的撇了一眼一直沉默不語的那些武將們,故意沒有問他們。多年以來秦國在軍事上的連續擴張和勝利,確實讓將士們都有些驕傲了。這次趁這個機會讓他們受些教訓,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看到秦王開口說話,國相徐公和上大夫叔孫良都很識趣地退了回去。他們都是聰明人。既然秦王沒有在第一時間表現出懲罰軍方的意思,那就表明他現在還并不想這樣做。既然如此,就要見好就收。更何況,最近以來他們這些文臣集團和武平君慰武子在許多事上都比較默契,基本能做到互相配合和支持。秦王既然表現出了繼續讓對方主持大局的意思,他們自然不便于從他手里搶奪權力。 “趙國忽然表現出如此強勢,天下局勢很可能會就此而大變了!這對于秦國來說,既是一種新的挑戰,更是因此而成就天下霸業的最好機會。因此,下一步秦國所開展的許多行動,都需要借助大秦將士們的力量……不知道幾位將軍有沒有這樣的信心呢?” 王廷大殿之上,默然站立良久的幾個秦國將軍終于抬起頭來。秦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