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夜空下,當慕容離城開始作戰的時候,李穆也親自率兵抵達了紫荊關下。兩線戰場,幾乎同時發動。
后人在評價帝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這兩位將軍時,都是用“慕容以勇,李穆以謀”所著稱。相比起慕容離城的勇猛無敵,李穆則側重于全盤謀劃,算無遺漏。
他和慕容離城互相配合的這次伐燕之戰,可稱得上是完美無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交集過的兩個人,竟然能夠在軍事方面達到一個非常默契的程度。這只能歸結為他們都是具有極高軍事天賦的人。很多觀點和看法,幾乎是不謀而合,從簡單的一個信息,就能發現最有利的戰機,這就是能夠成為名將的最基本素質了。
自出雁翎關以來,一路東進,連敗燕軍。不到半月的時間,就疾兵掠過六百多里的燕國疆域。這樣的戰績,已經足以夸耀。如果說慕容離城和他率領的虎賁軍是一支刺出去的長矛,那么跟在后面穩定局面的李穆,就是最堅固的盾牌。他以最強硬的手段,把已經占領的這些土地,牢牢地掌控起來。這其中的血腥和殘酷,自然是在所難免的。但在這樣的非常時期,對于一個趙國將軍來說,這些都是他必須要做的事。
而與此同時,他還要想盡辦法來替前面沖鋒的虎賁軍擋住一切不利因素。并且要以最穩妥的手段,來保證慕容離城的武器和給養供應。這其中的繁雜之處,不必細說。而李穆在揮兵前進與殘余的燕軍戰斗之余,把這些事都做的滴水不漏,讓慕容離城沒有絲毫的后顧之憂,已經足以看出他的統帥之才。
后路的事都安排的很好,李穆暫時放下心來。現在他的注意力,都全部集中到了即將面臨的紫荊關決戰上。自從前日收到慕容離城緊急派人送來的消息后,他略一思考,便很快同意了這個作戰計劃。如果按照他的想法的話,當然是等到全軍抵達紫荊關,全部安排妥當之后再展開決戰,那樣才有十全的把握取勝。
但慕容離城既然提出了速戰速決的計劃,他當然也沒有其他的異議。在估算了雙方的力量對比和這個作戰計劃之后,李穆認為完全可以一戰而定勝負。
李穆當機立斷,命令全速行軍。利用一夜的時間,就趕到了預定的地點隱蔽起來。然后,整個白天全軍休息,養精蓄銳,準備好了今夜的戰斗。
在一個優秀的將軍手中,戰場上的勝負從來不是以兵力的多少來決定的。趙軍兩萬多軍隊,被一分為二。入夜之后,開始行動。
統領六萬大軍坐鎮紫荊關的燕國將軍寧虎,怎么也沒有想到,本來應該是作為強大助力的左右大營,在今夜卻成為了敵人手中的棋子。
即便是那位左軍大營的將軍反應極快,卻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調虎離山之計。察覺到事態不妙,想要回營自保,然而就在剛才他們傾巢而出的這短短小半個時辰之內,左軍大營已經落入了趙國軍隊的手中。
隨著一聲令下,箭如飛蝗,黑暗中也不知道死傷了多少。緊接著,殺聲大起,似乎有無數的敵人從四面八方殺過來。本來就已經有些慌亂的燕軍一下子就被打亂了陣腳。抵抗了還沒有一刻鐘的時間,就頂不住了。趙國軍隊不僅作戰勇敢,而且最重要的是刀甲犀利,不管進攻還是防守的水平,燕軍都是遠遠不如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逃跑,似乎別無他途。一旦失去了作戰的勇氣,那么他們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勇敢與懦弱,堅持與放棄,生命與鮮血……在無情的刀鋒和殺戮面前,唯有真正的勇者才能夠成就功名!
城外的大潰敗局面已經無法挽回。而因為夜色的阻礙,紫荊關內緊張備戰的留守兵馬,在這一時半會兒之間卻并不能夠得知具體戰況。負責帶領這將近兩萬留守兵馬的部將,一直站在城頭上觀察,片刻也不敢離開。
不久之前,寧虎將軍親自帶領騎兵出去的時候,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