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的軍隊雖然在這次戰爭中乏善可陳。但當這支全身鎧甲的千人隊伍進入廣場的時候,還是很吸引人目光的。特意挑選出來的這些人,都是守護王城的將士。他們氣宇軒昂盔明甲亮的走過來,搏得一片歡呼聲。
領隊的將軍也是一員軍中驍將。他知道今天非同小可,責任重大。所以,對每一個儀仗軍卒都叮囑過,要拿出精氣神兒來。無論怎么說,也決不能在趙王和那些趙國人面前丟了面子。
趙國軍隊取得的輝煌戰績,讓他和部下們非常羨慕。稍早些時候,他們已經在城門外見識過了那些騎兵,當那股鐵血彪悍之氣迎面而來的時候,他們心頭所想的只是,什么時候齊國的軍隊也有這么厲害就好了。
千余齊軍整齊劃一的走到孔雀臺下,所有人注目觀看。齊王也滿意地露出微笑,揮手致意。這位儀仗將軍心中激動。他連忙吩咐一聲,按照早就規定好的儀式步驟,派人上臺去,獻上軍中儀刀。
這是從齊國先王時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儀式。本來是軍隊出征的時候,齊王親自登壇壯行的。按照規矩,齊王需要接過刀來,對著出征的方向虛劈一刀,寓意著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軍隊凱旋歸來之后,齊王也需要“祭刀”。這個時候的意義就在于慶祝勝利,并且以此祭奠那些在戰爭中死去的亡魂。齊王親自以刀開路,是替他們掃清黃泉路上的妖魔鬼怪。
那個時代的齊國,兵力強盛,赫赫威武,曾經稱霸于諸侯。經常征戰,自然對此習以為常。只是到了后來,一代一代的繼承者們,卻再也沒有祖先的雄心壯志。“祭刀開路”的莊嚴儀式,也日漸簡化,直至流于形式,已經失去了原先的意義。
不過今天,齊國終于又取得了一次令人振奮的大勝利。當然要把這一套已經好多年沒有展現過的“祭刀”儀式再拿出來了。用來鼓舞將士,振奮民眾之心,還是很有作用的。
負責捧刀的是一名軍中校官。這么重要的事,當然要挑選做事牢靠的人來做了。而這位名叫云居的中級校官,素來辦事得力,忠心于王室,正是最合適的人選。將軍對他很放心,儀仗隊伍暫時在十余級臺階兒下停住,千余齊軍舉起手中長戈,齊聲大喊威武!然后,他們需要等到齊王親自“祭刀”之后,再護衛著那把儀仗刀離場。
雙手捧著刀的校官走上孔雀臺,躬身在齊王面前。儀刀沉重,紅綢飄帶,很是鮮艷。四周擊鼓,民眾振臂而呼,許多人臉上都露出激動之色。三通鼓罷,歡呼聲暫時停歇。齊王田疆對楚江眠點了點頭,示意他稍等。然后上前一步,焚香插在貢案上,對天地禮拜禱告之后,就要伸手去拿刀。
自從登上孔雀臺后就一直保持笑容的楚江眠感到有些無聊。這些繁瑣的儀式,對于他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雖然,在臨淄城出發的時候,夫子孟闕等人已經提前對他簡略提起過這些,可是當親身經歷的時候,還是讓他苦笑不已。
形式主義害死人啊!如果所謂的禮儀之邦都是這些華而不實東西的話,那還不如寧愿不要呢!好在,這一大套繁瑣的儀式就快結束了。他站在齊王的左側后方一步之外,看著民眾的熱情,心中已經在思索接下來要在齊國所做的事。
也就在這個時候,他的眼角微動,看到帶著滿身風塵而來的一個千機閣諜士出現在視野中,他對一直站在孔雀臺邊的白夜說了幾句什么。然后,白夜悄悄走到了他的身后,低聲說道。
“有緊急消息,來自中州……。”
楚江眠不動聲色的接過他手中的情報,低頭看了一眼,臉上略微有些錯愕。不過,他卻一句話也沒有說,只對白夜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白夜轉身走開。而就站在不遠處的蘭陵君,明顯察覺了楚江眠神色的變化,雖然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卻本能的預感到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