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戰士的宿命,英雄的主場!
除了留下三萬后營軍埋伏,準備伏擊趙國騎兵之外,其他的魏武卒幾乎全部出動,他們兵分三路,從暮色降臨時分開始,對龍城南門、西門和北門這三個方向,同時發起了進攻。
今夜有些奇特。蒼穹之上萬里無云,月光灑滿大地,到處亮如白晝。即便是沒有火把的照耀,遠近數里之內的情形也能看得見。魏國軍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攻城作戰,正是一個最好的時機。
身穿黑色半身鎧甲的魏武卒傾巢而出,站在高處看,就像是密密麻麻的螞蟻一般,蜂擁而來。長戈如林,刀光似雪,在銀輝般的月色里發出刺目的寒芒。這樣的氣勢,再配上驚天動地的戰鼓聲音,無疑會讓人禁不住心旌搖動,為之膽寒。
又一次站上城頭親自指揮的國相費義,俯身在箭垛間看得清楚。魏國軍隊今夜攻勢格外驚人。眼看著他們的行進速度非常快,片刻之間的功夫,就已經距離護城河僅僅只有半里之遙了。
不過,敵軍人雖然來勢兇猛,但看這副架勢,今夜他們卻沒有用弩箭先擊,這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在這么多天的攻城作戰中,魏武卒的長臂弩無疑是對趙軍最大的威脅。如果不是這些魏國人把利器用錯了地方,那么很可能只憑著這種厲害的武器,他們就能夠取得絕勝權了!只是可惜呀,也不知道魏國的將軍是怎么想的,本來應該在兩軍沖鋒陷陣的戰場上發揮巨大作用的長臂弩,卻被他們用在了攻城戰上,這簡直是一種浪費啊!
每當那些密密麻麻的弩箭落滿城頭的時候,甚至就連費義都感覺到有些心疼。魏國人的弩箭做工精良,都是上好的鐵質。不僅遠超于天下諸侯各國,就連趙國的鑄造技術也遠遠不如。可是,這些弩箭的殺傷力卻極其有限。守城趙軍躲到城墻內側的甬道里,弩箭很少能夠傷到他們。換句話說,趙軍在這些日子里所受到的更多傷亡,并非來自弩箭的威力,而是城頭上的短兵相接,拼死肉搏。
“把我的刀拿來!”
費義回過身,不再去看那些越來越近的兵鋒。他淡淡地吩咐了一句,聲音蒼老,帶著幾分悲涼。他已經數年沒有親自拔刀過了。可是今夜,他并不介意讓這把戰刀再次出鞘,飽飲敵人的鮮血。
想必鎮守其他兩座城門的那兩位老將,也已經做好了最后戰死的準備。想當年,他們幾個人意氣風發的追隨著趙王楚烈,為趙國的這片土地打下了深厚基礎。而今天他們都已經老去。可是一顆雄心卻仍然熱血澎湃,人老刀未老!當他們手中的刀鋒再次綻放出光芒的時候,必將劃破蒼穹,照亮黑夜。
捧刀侍立在他身后的兩個年輕人,都是家中的子侄輩。他們和其他許多貴族大臣家中子弟一樣,都在這幾天親眼見證了戰場的殘酷。這既是一種難得的成長,那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歷練。有了這次的經歷,等他們將來都聚集在那桿大王旗下的時候,不管面對如何兇殘的敵人,便不會再有畏懼和退縮。
公子涼生默默地站到了費義的前面。如果事情真的到了最危急的時刻,需要以這具身體擋住敵人兵鋒的時候,他將毫不猶豫戰死在老國相之前。他是老去楚烈的兒子,年輕趙王的兄長,他有這個責任,更有這個義務。
守城趙軍受傷者眾。連日來卻仍有許多裹傷而戰,不肯退去。而那些身受重傷的將士,就在城下臨時搭起的救治所里,被醫官們在盡力的搶救。這些醫官有一部分是來自軍中,有一些卻是從錦祥宮里而來。自從龍城保衛戰一開始,他們便接受王太后姜辛的命令,出宮來到了這里。為首的便是兩位白發蒼蒼的老太醫。他們世代在王廷為醫,深受趙室王族的信任和恩惠。當此家國危難之際,自然義不容辭,趕來城頭救死扶傷。
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兩個女子也在其中。她們和其他醫官一樣,不嫌血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