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滿甲胄,雪落寒刀。龍城昭武門,這一段綿延數里的城墻上,都站滿了人。他們當中既有早些時候組織起來準備作戰的趙軍將士。也有一些自告奮勇前來幫忙的守城者。而更多的則是聞訊趕來的龍城民眾。
就在這短短的時間之內,這里的人和趙國的許多人一樣,心理上都經歷了數次震動。先是擊退魏國人的進攻,令人精神振奮。然后便接到了趙王遠征在外的不斷勝利消息。這樣的勝利雖然還看不見摸不著,但只是聽到城內人到處大聲傳播,就已經可以感受他們的喜悅了。不過,令人不安的消息也同時傳來。在魏國軍隊還沒有完全被驅趕出趙國的情況下,秦國人又突然殺至了。
而且,親自統率軍隊的是那位傳說中的名將尚云白。就算是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見到過此人是什么模樣,但他的威名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果真的是這個人來了,那么到底誰可以與之為敵呢?毫無疑問,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人敢有把握說能夠抵擋住他的鋒芒。
國相費義和王廷大臣們感覺到這次也許真的到了最危急時刻。他們動員了全部的力量,想要守住這座王城。上次魏國大軍的到來,雖然來勢兇猛,但城內的守衛準備還算充分。而且因為千機閣的幫助,有一定的勝算。所以他們所有人還沒有如現在這般焦慮。但秦國大軍非同小可,在龍城守衛傷亡慘重的情況下,很難再經受他們的攻擊。
因此,即便是全城動員起來,恐怕也是兇多吉少了。按照一些王廷大臣們的提議,他們甚至已經準備進宮去勸說王太后,讓她帶領所有的王室成員,暫且出走龍城,以躲避有可能到來的危險。這當然是迫不得已之計。如果真的到了這樣的地步,那必定會引起人心慌慌,局勢可能更加混亂。
不管是費義還是其他的那些大臣們,他們都對秦國人的突然來襲感到很是無奈。秦國本來就是一個很難對付的敵人。上一次多虧了有趙王的親自調度,才讓他們的大軍鎩羽而歸。可是現在趙王身在魏國,而且精銳的軍隊也都在外作戰。秦國人趁虛而入,來的可真是時候啊!
不過,就在他們已經做好最壞打算,準備付出最大努力和犧牲,甚至不惜以身殉城的時候,令人心情激蕩的好消息就忽然來臨了。幾乎就在幾十里外的龍騎軍得到通報的同時,一騎飛騎夾裹著征塵也進入了龍城。而他帶來的消息,無異于雪中送炭,旱地甘霖。
費義以首撫額,差點兒涌出老淚來。毫無疑問,慕容離城親自帶領的虎賁軍,來的太及時了。有了這支生力軍的加入,那么龍城的力量便大大的加強。雖然說不敢有太高的期望,最起碼可以暫時堅持一段時間了。不過,看到他臉上的狂喜之色,有人終于還是忍不住說道。
“國相大人,諸位!還是不要太樂觀啊!秦國大軍的將軍可是尚云白,此人從來沒有遇到過對手。只要他出馬,幾乎都是手到擒來。虎賁軍雖然在燕國戰場上得到了很大的歷練,但與尚云白親自帶領的秦國大軍作戰,能抵抗的住其鋒芒嗎?”
皺著眉頭說話的人是上大夫子仲。而這樣的憂慮,其實也存在于許多人的心中。這是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啊。如果虎賁軍一旦不是秦國軍隊的對手,那么接下來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費義當然也明白這個事實。但他卻不希望在這個時候討論這個問題。龍城之內還可以戰斗的趙軍將士,不過還剩下兩千多人。如果再加上那些自告奮勇來幫忙的青壯漢子,也不超過五千人。以這樣的力量想要守城也難,更不用說與強軍作戰了。然而,他卻更明白,士氣的重要性。不堅持到最后一刻,就絕對不能輕言放棄!這是他最近以來從那個年輕人身上學到的東西。想到這里,他以目示意子仲不要再多說。這位老國相正要大聲發表幾句感言,以激勵人心的時候,卻忽然聽到身后有人淡淡的說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