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此事,不得不提蜀國初建之時,舉國內部盡是抵制之聲,而外部的漢朝和異邦更是嘲笑不迭,皆言楚翼太過糊涂方會提此提議。此策必然使得蜀國內亂不寧。
然而奇妙的是,這方案竟然無比妙絕,即使使蜀國每代內訌損耗,但確保代代帝皇皆是天賦過人的精英!
千年的光陰荏苒,昔日盛大的漢朝已成為過眼云煙,當時岌岌可危的蜀國,此刻卻屹立天地間,占有一席之地!
也難怪后來華夏四地建國,皆模仿蜀國的帝位繼承制度。無奈,各國有各國的情形,生搬硬套難以施行,需依據本土實情改動。而變動往往變壞多于改良,淪為效能大減的次品!
言歸正傳,楚翼建國之后,著手做一些似乎關乎他降臨九州目標之事。大約廿年后,楚翼完成使命,蜀國通過特殊繼位法選出了新君。
于是,楚翼將王位交給了下一位皇帝,隨之打開空間裂口,消失在未知之處。當然離別前,沒忘記取回項羽的雕塑以解封其封印。彼時垓下之戰已過廿余載,漢朝的守護已不甚嚴格。
因此,楚翼輕而易舉將它取回。解封原是他念頭,然時空裂縫一事不容分心,哪怕一縷微弱之力,亦不敢浪費。且雕像是他的投影,舍去尚不足掛齒。若急切啟封,恐怕驚動大敵韓信,為其離去添波瀾。
諸多顧慮之下,楚翼未解禁,將它作為蜀國王室珍寶傳世,并告知后輩,此雕體內藏著強者,在日后蜀國遭遇大困之時,找武者破除封印,祈得強者的援助。
安排完畢,楚翼飄逸離去。楚凌陷入深深的沉思,他并非琢磨此中的消息,那些已是明白無疑。他在思索楚翼人生中那張弛有度、剛柔并濟的形象。作為一個帝王,此舉無可挑剔,適時進取或隱忍乃合格帝王所需。
令楚凌困惑的是,在這般抉擇下,為何楚翼身上的霸主之威始終不減? ...
破釜沉舟,勇往直前!這起初便是楚凌領悟霸道氣息的源泉。正是項羽那場巨鹿之戰,教給了他何為霸主:無所畏懼,天下無敵!擁有無敵膽魄,勇于面對所有挑戰,方能登臨霸主之巔。
明白這點,才領悟霸主威儀。這也是眾人對于霸主道路的共識。然而,楚翼的行為卻挑戰了他的認知。進退自如,洞察時勢,在混沌格局中游刃有余,逐步建立起蜀國基業。
他無疑是一名出色的君主,但在楚凌眼里,還算不上合格的霸主。因為霸主本應無所畏懼,若退縮失勇,何來霸主氣概?無奈事實難隨人愿,楚翼之舉或許偏離了霸主之路,但身上的霸者氣勢并未淡化。
反隨著楚翼多方作為,他周身的霸者之息更勝往昔!這其中到底是楚翼的獨特修習方式,還是他對霸主道理解得有誤?
楚凌深陷迷茫之中。驀地,一道身影悄然靠近楚凌,是項羽。項羽淡淡瞥向楚凌,“霸者需要勇猛,但單憑勇猛不足以成為霸主。很多時候,適時的退步需更大的勇氣!
剛毅太過,易折易衰。真正的霸主,在關鍵時,懂得審時度勢!如同巨龍,龍能大能小,可升可隱,大可翻云覆雨,小能潛藏身形。
騰升可翱翔天際,隱沒則潛于波濤深處。當春天來臨,龍趁時蛻變,猶如英雄得志而縱橫四海。龍,象征著世間群雄。
唯有無畏之心,秉承天地法則,順應民意,方能鑄就真霸主!”言辭猶如金鐘洪鳴,在楚凌心海蕩起漣漪,沖散重重迷霧!
原來是這樣,原來是這樣!
霸主無所畏懼,并非指行為莽撞,只知勇猛向前。看似貼近霸者之道,實則無形間背離了它的本質。很多時刻,前行是躲避,適時后退才是勇于承擔。
凡事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弄清什么是真正前行,什么是銳意進取。只有深刻理解并堅守這條道路,才能成為真正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