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金打開融創地產的走勢圖,然后選擇后復權,只見這只股票的上市時間是2010年,初始價格是3.50元,上市之后股價先是下跌一年時間,最低跌至1.17元,然后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大牛市,截至2017年10月,股價最高上漲到54元。
假設關善祥在兩元附近買入融創地產,一直持有到2017年的話,收益率是27倍,100萬升值到2700萬。
由于他采用的是杠桿投資,融資炒股,因此獲得百倍收益倒也不是問題。
關善祥的成名時間是2017年,而此時融創地產正值歷史新高,風光無限,在時間點上相當吻合。
成名之后的關善祥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自詡為“大夏國的巴菲特”,到處演講,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
他一再強調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因此必須深入理解公司的基本面、關注企業長期發展,采用價值投資的思路,選擇好公司長期持有才能在股市中取得成功。
這個道理大家都能理解,但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鳳毛麟角,首先,什么是好公司就非常的含糊,搞不清這一點,其它的都是空談。
發財之后的關善祥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新的目標,那就是資產達到500億,如果僅靠自己的一億本金想賺到500億比較難,于是在2020年3月份,他創辦了一家私募基金,從社會上吸收資金差不多有5億元。
由于關善祥是靠地產股發的家,因此對地產股情有獨鐘,依然選擇重倉房地產,先后買入了萬科、碧桂園還有恒達。
當時的地產股已經開始見頂下跌,但是關善祥堅信房地產不會垮掉,況且自己買的都是全國性的大地產商,實力雄厚,沒有問題,于是采用越跌越買,加大杠桿的交易策略,試圖去抄地產股的底,尤其是重倉了恒達。
錢金看了一下恒達地產的港股走勢,只見2020年的時候,股價還有20港幣,而如今最低價只有0.22港幣,足足下跌了99%!
可以想象一下,對于重倉恒達的投資者而言,這三年絕對每天都是在煎熬中度過,度日如年。
但關善祥依然堅持了下來,因為他還有希望,他相信恒達這樣的大企業不可能倒掉!
但是,當許老板被捕的新聞傳來,關善祥才知道大勢已去,希望徹底落空,變成了絕望,于是萬念俱灰,在這個中秋月圓,闔家團聚的時刻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僅38歲的生命,成了恒達隕落后的第一個殉葬品。
當然,也不一定就是自殺。
此刻,錢金想到了李大嘴和李莫愁曾經說過的話:“私募基金與公募不同。買公募基金的都是散戶,是窮人,無權無勢,他們虧錢了頂多也就是罵幾句而已,而且還是網上發牢騷,不足為懼。但買私募基金的都是一些有錢人,這些人當中既有商人企業家,也有黑幫大佬、衙門官員,總之都不是凡角。他們虧錢了真能要人命!”
“所以說私募基金遠比公募基金要危險許多。虧錢可以接受,但不能虧的太多,而關善祥滿倉地產股,又重倉了恒達,幾乎血本無歸,這都是要命的節奏。”
看完資料,錢金對關善祥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其父親是一位股民,因此關善祥從小對投資很感興趣,憑借過人的膽量和運氣年紀輕輕便賺取了上億的財富,然后發行私募基金投資地產股,最終因巨額虧損而失去了生命。
那么,從關善祥的失敗中可以總結什么教訓呢?
首先,不能把過去的成功經驗當成寶,要思考這里面有多少運氣的成分。
錢金發現國內的所謂價值投資者基本上都是賭徒,他們都喜歡滿倉單吊某一個板塊,成功了就會自吹自擂,說自己是國內的巴菲特;失敗了就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