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退市新規中,從兩個方面對微盤股進行了打擊。
第一是提高了市值標準。
按照新規,A+H總市值低于5億元的上市公司將會被強制退市。
不過,這個規定幾乎可以忽略,因為滿足這個退市標準的股票總共只有兩個,分別是ST民控和ST美訊。
它倆本身就是垃圾股,業績連年虧損,凈資產為負,營業收入也低,就算市值超過5個億也要退市。
只要基本面不是太垃圾,總市值都不會低于5個億,因此市值退市的規定可以不用理會,壓根就沒有這樣的票。
如果總市值只有5億元,那么實際流通值應該只有兩三億,在業績不是嚴重虧損的情況下,自然會有資金去炒作,把市值給拉起來。
對微盤股打擊比較大的是第二個指標:營業收入。
按照最新的規定:利潤總額、凈利潤或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這個規則給出了ST的兩個條件:一是業績虧損,二是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
兩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才會被ST。
如果營業收入很低,但是利潤為正,也不會被ST。
這個比較狠,可以這么說,對微盤股打擊最大的不是業績、不是分紅,更不是市值,而是營業收入。
業績虧損不要緊,只要凈資產為正,也不會被ST。
不分紅也不會被ST,這些都無關緊要,很好解決。
唯獨營業收入這一關比較狠,因為微盤股都是小公司,而小公司的營業收入一般都比較低。
由于2023年的財報還沒有披露結束,因此只能以2022年的財報為標準,進行估算。
按照之前的規定,營業收入不足1億元的企業將被ST,滿足條件的股票僅有6只,不算多,踩雷的概率不大。
但是,如果按照新規的話,以3億營收為標準,那么滿足條件的股票數量一下子激增到了96只,增幅達到15倍。
這意味著明年退市以及ST的股票數量肯定創歷史新高,一年退市300只股票的宏偉目標很快就會實現。
按理說,這樣的規定也沒有問題,但是和上市標準發生了沖突。
前些年,為了鼓勵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取消了營業收入和利潤的限制,許多公司沒有營收也能上市。
這其中,名氣最大的是首藥控股。
在2022年的一季度,首藥控股曾經狠狠的出了一回風頭。
該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只有700塊錢,就這還是賣廢紙的錢。
這樣的公司能夠上市,股民也就認了,畢竟人家是科技創新型企業,正在搞研發。
可是呢,研究了幾年,公司也沒有什么科研成果,沒有像樣的產品,至今營業收入也只有幾百萬元,而且業績虧損。
現在,又突然修改規則,說營收低的企業要退市。
一邊是沒有營收的企業可以上市,一邊是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的公司要退市。
這不是鬧著玩嗎?
比較合理的做法是新老劃斷。
過去的上市公司還按以前的標準來,但是以后IPO收緊,營收低于3個億的公司就不要上市,上市之后,如果經營不善,營收低于3個億,也會被摘牌退市。
這樣才合理。
否則的話,之前上市了一大堆小公司,現在又說這些公司是垃圾,必須退市。
那么,股民的損失誰來承擔?
游戲規則不能隨意更改,這是基本的原則問題。
可以預測,未來會有大批企業因為營業收入不達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