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遠,出自《尚書》‘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蓉寶解釋,“明解為通達,遠是高瞻遠矚的意思,意思就是聰明人看的很遠,還可以指前程無限。”
小娘子感慨道:“你們才多大,怎么什么都知道。”
那些書啊,詩的,她雖然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打心底覺得厲害。
“我們先生說,只要努力讀書,將來就能變成一個很厲害的人。”
“我相公也認字。”小娘子略帶羞赧笑了笑,“你們把那詩也給我寫上。”
筆墨紙硯都是自己帶來的,蓉寶幾個壓根就不算在成本里面,因此答應的很痛快。
筆法流暢嫻熟,氣韻生動,縱然是小娘子這種沒讀書過書的人也覺得好看,心想自己這錢真沒花虧。
蓉寶把紙張吹干,屁顛屁顛的獻給客人。
旁邊不乏有看熱鬧的大娘大爺,見幾個孩子真的會取名,俱是驚奇不已。
有會打算的婦人算了一筆賬,請家里的親戚幫忙取名字也得買些糕點禮物上門,這么一算下來,這五文錢真不算貴,畢竟那讀書人的紙和墨條都貴的像金子一樣。
蓉寶剛做成了一筆生意,正是興致高漲的時候,不僅嘴甜,說話也厲害,“大娘,你取一個名字哪夠,大孫子有了,二孫子還沒有呢,小孫子也不能落下啊。”
人丁新旺是誰都喜歡的事,大娘雖然只有一個獨子,但期望大的很,她咧著嘴看了小姑娘一眼,“你給我取四個,幾兄弟一起的,名字富貴一點。”
這就得用上字輩了,蓉寶翻書,鄧少衍研墨,齊鳴謹書寫,三人配合默契。
其中自然有不想花錢取名字的人,蓉寶就算能分辨出來也沒辦法,總不能拉著別人硬要錢吧,不過說幾句話的事,她們也沒賠錢就是了。
這邊進程順利,嘉寶和李為先則提著個籃子像啞巴一樣,他們可沒有蓉寶那么大的臉,敢當街叫賣。
這次掙錢的活動沒有蓉寶還真不行,她提著籃子,按照自己的記憶去了一個小孩子最多的地方。
早上的太陽還算溫和,皮的像泥猴一樣的小孩自然不會乖乖待在家里面,他們拿著棍子玩具,招朋喚友的到處走。
蓉寶扯著嗓子,“賣糖葫蘆,糖葫蘆兒。”
有一個小孩子從樹上跳下來,伸著脖子到處看,只是他找了半天都沒看見糖葫蘆。
“糖葫蘆在哪?”
蓉寶跑上前去,另一邊的嘉寶也被帶著跑,“在這呢。”
她掀開籃子上的布,“又大又甜的糖葫蘆,只要兩文錢一串。”
孩子王一看就嫌棄的移開目光,“你這糖葫蘆不好吃。”
“誰說的!”蓉寶不服,“我三伯母做的菜最好吃了,你還沒吃過怎么知道不好吃呢?”
小孩翻了個白眼,“別人都是扛在肩上的,你放在籃子。”
“東西都是一樣的,難道扛在肩上的就要香?”
嘉寶機智道:“放在外面到處都是灰,那不就臟了嗎。”
雖然有點道理,但是聰明的小孩沒那么容易被說服,“反正你們的不好吃,我才不買。”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里經常有一些小孩來賣東西,但像蓉寶這么小的還是頭回見,小孩看著白白凈凈的兩人,覺得更討厭了。
“我們的便宜啊!只要……”蓉寶算了算得失,“十文錢六串,你們可以幾個人一起買,這么就省下兩文錢,下回又可以吃一串了。”
一斤山楂可以做十串糖葫蘆,三十串要用一斤糖,差不多就是一半的成本,再給三伯母十文錢的工錢,這么一算下來至少能掙一半。
不過蓉寶這邊只有四十多串,因為其他的糖葫蘆都沒做好,她又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