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太爺繼續說道:“如果有一個人天天被別人欺負,有一天,他把對方打死了,那這個人算好人還是壞人。”
這個問題唐明會,他自信道:“好人,這叫報仇雪恨。”
“不對,這個人是壞人。”
唐明喃喃問道:“為什么?”
“欺負人也要分輕重,假如一個人被別人打了一拳,就把對方殺了,這算好人還是算壞人?”
唐明感覺腦子都快暈了,他順著爺爺話,自問道:“好人還是壞人?”
“衙門說這種人是惡民,要判殺頭。”唐老太爺唏噓道:“我在你這個年紀也覺得縣令判決不公,哪怕被欺負的這個人下手狠了一點,但也是對方出手先欺負人的。有因有果,不該避開不談。”
他感慨道:“可年紀大了,讀了律書,反而認為律法嚴格是好的。世上有多少人會因為挨一下打就把對方打死的?可被打死的人卻不少。”
作惡者可以用這個說法來逃避罪責,當官的也可以借助法理容情來收受賄賂,到時候,泱泱世道,還有什么公道可言呢?
所以不管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殺人也好,還是故意殺人也罷,該是何種刑法,就該何種刑法。
唐明抿著嘴,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有點不開心,“那受欺負了怎么辦?”
唐老太爺嘆氣,還能怎么辦,自然是比拳頭,誰的拳頭硬誰就有理,因為縣令不管村里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般都是村長出面,如果村長有心偏袒,那這事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對,律法里面有寫,被人欺辱可以去衙門斷公道。”唐明雖然只看過兩眼律書,但一些簡單條例他還是有點印象。
說了半天,終于到點子上了,唐老太爺正色道:“不錯,可以報官,不過有多少人會去呢?四郎,你讀過書,所以明法懂理,可別人都讀過嗎?”
不僅是因為大家伙懼怕衙門,更多的是因為他們不懂律法,不知者無畏,所以大家伙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規矩來辦事。
唐老太爺若有所指道:“你平時總覺得讀書無用,現在可覺得有用?”
唐明嘴巴動了動,想說還是沒什么用,因為他不需要跟人打架,也沒有人敢欺負他。
唐老太爺就像是能看透他心里想的什么一樣,“我們家在村里是比較有錢,可跟大戶人家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要是比我們家更有錢的人欺負你呢,你能怎么做?”
唐明立即說,“打回去。”
“你有一個家丁,別人有兩個,你有十個,別人有二十個,你拿什么還手?一個小小的花溪縣都有很多比我們家更有錢的人,更別說外面了。”唐老太爺說,“四郎,你現在年紀還小,不懂世道艱難,等你大上兩歲,去外面看看,就知道我們家不算什么。”
無憂無慮的唐明第一次有了危機感,他趴在桌子上,問出了自己心里的話,“那我讀書就能不被欺負嗎?”
唐老太爺搖頭,“不能,但熟讀詩書,可以當官,就沒人敢欺負,精通律法,可以站在堂上陳情。”
“可我不能科舉。”唐明為自己的小心思找補,“爺爺,我以后會好好學掙錢,幫大哥打理家業。”
“打理家業也不是個容易事,你不僅要會管人,還要能打算盤會算數,更要學會與人談生意。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們種地種樹是為了掙錢,商人買我們的東西也是為了掙錢,掙多掙少都看各自的本事。但錢掙的多,難免被人惡人惦記上,這個時候就要花錢請厲害的人撐腰。”
“士農工商,咱們商人是最末流。你表弟聰慧,將來一定會考官。那個叫趙嘉的小童也會,他們家還有很多讀書的兄弟,包括以前教你們念書的先生,說不定十年二十年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