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高堂之人看不見下面的蠅營狗茍,當真是看不見嗎?或許有些人是,但有些人卻是在裝傻充愣,一如那些史官,看似在公平的記錄著天下大事,可真就如此嗎?”
劉章越說越是氣憤,拎起酒壇子猛灌了一口,甩袖子擦了擦嘴角繼續道。
“我想想啊,原本的史書上記載的是這樣寫的,下邳闕宣聚觽數千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共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謙,下十余城,謙守城不敢出。”
“看吧,這就是陶謙,一邊跟那個闕宣一起舉兵,被老曹揍了之后發現事不可為這才忙不迭的殺了闕宣撇清關系,簡直就是一個兩面三刀的小人。”
“可就是這么一個小人,卻是被有心之人利用著往老曹身上狠狠的潑了一盆臟水,起因便在曹老太爺途徑徐州之時為陶謙所害,本來嘛,老曹為父報仇也算是天經地義之事,可壞就壞在徐州那地方早已被陶氏父子弄得烏煙瘴氣。”
“屠城泄憤?不存在的!可真正的情況卻沒有人去寫,呵呵……”
荀彧聽著劉章傳出來的冷笑,猶豫了片刻緩緩開口道。
“人間煉獄之景,不宜見于史書,當年魏公也說了,霸道一些,一則有利于震懾敵人膽魄,二則留下些許污名也可在必要時罪于天下,三則那些民已經亂了倫常不可留之貽害世間……”
“所以你們就由著老曹亂來?”
荀彧沉默了,半晌才幽幽開口道。
“當時魏公年輕,我等也是太過年輕了,如今到了這把年紀方才曉得,這世上有些事一旦開了頭,就很難再回頭了……”
劉章搖了搖頭,不屑道。
“別把問題都丟到年輕二字身上,老曹當時應該還是想要給漢室留下些顏面,而你們幾個尤其是你荀文若也不過是還抱著將來澄清天下之后還政天子的政治抱負罷了,這事兒哪怕是不去宣之于眾,從老曹生平的蛛絲馬跡也能窺見一些。”
“這么說吧,老曹能接受三十萬青州降卒,也能納得了臧宣高之流的草莽漢子,更是可以毫不猶豫的收了黑山張燕,為何偏偏容不下區區徐州的幾城百姓?”
“別扯什么攤子鋪得太大老曹負擔不起,那黑山軍雖然降卒僅有十萬,可山上還藏著幾十萬家小呢,老曹他屠過?至于打擊陶謙那就更可笑了,要知道徐州可一直都被老曹視為掌中之物,以老曹的氣度怎么可能去屠殺自己未來治下的子民?”
荀彧點了點頭,緩緩開口道。
“是啊,的確經不起推敲,但畢竟這易子而食說起來輕巧,可接連數城的百姓都以此為一時之生計,念祖你覺得應該放在臺面上去說嗎?”
荀彧搖了搖頭,道。
“彼時天下百姓皆苦,此例一開,究竟是讓世人看清了某些人的嘴臉還是教唆更多的人爭相效仿?念祖啊,往事已矣,還是莫要糾結胸郁結了,一如那趙云,你不是也是沒讓其了解各個中真相么……”
“是啊,所以如今我也不再是那個瀟灑的少年郎了,幾年下來,也是學會了權衡利弊、失信狡謀的腌臜手段,這手,也不干凈了……不過卻是對老曹更多了幾分理解。”
“怎么說?”
荀彧挑了挑眉頭,看向劉章。
“《短歌行》之中有這么幾句,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文若你結合一下老曹當時的處境再細品品?尤其是面對那些個食人的權貴還有那些易子而食的百姓……”
荀彧聞言嘆了口氣,道。
“是啊,如今回頭看起來,魏公的這篇詩文卻是處處都露出矛盾與凄涼的味道,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都說繞樹三匝是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