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曦看著這獨棟小木樓,分為兩層:一樓煙火生活跟儲藏,二樓家人休息區,這樣鄰里上門交談怎么樣也不會上到二層,有自己生活空間的私密性。
框架是全木頭木板建筑,除了廚房灶臺,沖涼房和廁所。
屋內格局不大不小,五臟俱全。依山而建,依山而居。圭城的大山里,連綿起伏而又充滿了神秘。
程曦左觀右看,怎么看怎么喜歡,擼起袖子把自己帶來屋檐下干凈的地方,拿塊干凈的布蓋上免得一會打掃起來落了灰。
找出件少穿的棉質舊衣服裁成塊,趕緊接水在屋內來來回回的擦拭,該整理的衣服,叮叮當當的小物件分門別類的歸置起來。
把床單給鋪上,老粗布的床單,就是沒有四件套式的,這床不是那種老式三邊圍起的,反而是有點原木風規格的,不大估計一米五樣式。
咳,倆人睡可以,以后有了小孩估計不夠,額,考慮的有點多......
搭個凳子把窗簾裝上,清風略過,杏色的紗布輕輕揚起,在暮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溫柔內斂。
忙里忙外的干了好久的時間,腰又酸又累。收拾后的房子才像是有人住的地方。不過看起來還是足夠的簡約風格,主要還是東西太少了,顯得空間大。
只能暫時先湊合著住吧!初來乍到,需要什么的往后一點點的置辦起來,一點一點把這個家填滿,變成自己喜歡的模樣,也是一件很有幸福感的事情。
生活就是先是取悅自己,其次才是生活。因為熱愛,生活才有盼頭。
透過窗看去,已是漆黑的春夜。晚飯也該準備一下,在儲物柜里左右翻找了一下,找了根蠟燭燃起。
往樓下廚房走去,只有臺面簡單油和醬油、鹽,一把掛面,多一樣調料可都沒有的!也是,在這什么不飽和的年代,啥都是以烹飪為熟,簡單吃食為基礎。
灶臺是三個口的,剛好一個炒菜,一個燉湯,一個燒水的,邊上堆了些干草,干樹枝,可以用上一段時間。用完后只能自己上山撿,就當是戶外徒步,叢林吸氧唄!
幸好有準備帶一些風干的肉干,臘肉,醬板鴨,還有一些京市特色糕點,想著走訪鄰居用。這下把肉拿出來,勻出倆人的份量備用,今晚做個湯面吃
把鍋洗凈,倒入適量清水。把火引火,只等水沸騰,放入面條煮開一會,撈起過幾遍水,再重新放人沸騰的鍋中,等再次沸騰后,再把一旁備用要做湯面的食材一起放進去,不一會兒一碗熱乎乎,暖心又暖胃的面條就做好啦。
陸謙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回來,這肚子都餓過頭了要。程曦也不等了,勻出一大碗留著,自己便先吃了起來。
品嘗一口,熟了,味道也還行,能吃,她的廚藝僅限于此,發揮不穩定也是常有的事情,時而好吃,時而......
也不是黑暗料理,目前廚藝也不能精湛能待客。在這日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不出三五月的,廚藝應該能進步吧。
等程曦吃完收拾好碗筷,灶臺上的洗澡水也熱了。
自己提桶弄水去浴室沖涼去了,好在離的不遠,不然自己這細胳膊細腿的拎著費勁,也幸運的是這地方不缺水,家家戶戶水都接上了。
因為圭城這地方也不缺山上的泉水,小溪,河邊,而且隊里想著就那么些十來二十戶人家,電燈沒有辦法,水總能接上的,總要有點好的地方吧。
不然要去挑水的話,隨軍家屬都是女性,習慣與農村生活的好適應,城里來的怎么辦,萬一嚇跑了回去?
這日日挑水的想想肩膀都酸痛,總不能讓自己的戰士剛娶到手的老婆,吃不了太多苦,跑了回去的,那不是工作上的的缺失。
直到程曦洗漱完畢也沒見陸謙回來,便自顧的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