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訴你們,以后誰再跟我說不讀書了我就揍誰!這么小不讀書能干啥?你們都想一輩子跟我和你爸似的窩在山溝溝里種地被人欺負是吧?我告訴你們,最少也要把初中讀完,都聽到?jīng)]有?”末了,張永梅啞著聲音對她們道。
三姐妹不敢不點頭,因為此刻的張永梅實在嚇人。
經(jīng)此一事,鞠靜再沒動過不上小學下來幫家里干活的心思。可挺精挺靈的一個姑娘,在學習上卻笨的不行,班里統(tǒng)共十三個學生,期末考試她考第十二名,當年鞠靈跟鞠敏讀一年級的時候?qū)W的都比她好。
鞠靜去上學后,鞠靈便再沒有跟鞠敏去上過課,因為她要留在家里照顧瘋奶奶。
喬玦幾乎每個月都會給她寫信郵寄東西,像個小老頭兒似的叮囑一大堆,還讓她多讀書,告訴她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可以改變家人的命運。
鞠靈其實不大懂這些,不過她很喜歡喬玦寄給她的書,特別是那本字典,就算沒辦法去學校繼續(xù)聽課她也可以用字典查不認識的字看書。
兩個姐姐都是七歲讀小學,可惜,鞠靈七歲的時候小學不開班,她要么提前到六歲上學要么八歲上學。
鞠文啟夫妻覺得她聰明且已經(jīng)學了很多,六歲去上學也肯定跟得上,就想讓她早點去上學。鞠靈自己決定八歲再去讀書,這樣一來她可以多在家看兩年奶奶,給爸媽減輕負擔。
孩子聽話懂事鞠文啟夫妻都很欣慰,便也就順著她了。
鞠靈從入學的第一學期就一騎絕塵,遠遠的把同學都甩在身后。
考第一是家常便飯,有一次她考試的時候拉肚子卷子一半沒有做只考第二名,不到一天時間全村都知道了,村里人見到她還要打趣一句“呦,大學生沒考第一啊!”
鞠靈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鞠敏已經(jīng)升入初中。中學在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距離村里比較遠,夏天還好,可以騎自行車上下學,冬天天冷路滑騎不了自行車,步行又太耗時,村里的孩子就會寄宿在中學附近的人家里。
鞠家有遠親住在那里,鞠文啟怕鞠敏在外邊受欺負想讓她住在遠親家里,鞠敏卻死活不同意。
她對鞠文啟說“爸,這么多年你吃親戚的虧還沒吃夠嗎?我真要住那邊,錢沒少花人家還覺得你欠了老大的人情,何必呢?還不如找不認識的人家住,別人給多少錢咱就給多少錢,誰也不欠誰。”
鞠文啟被說動,只在學校附近找了個人家讓鞠敏去住。
也是巧了,鞠敏住的那戶人家是賣糖葫蘆的,一個冬天光串糖葫蘆賣就能賺不少錢。
鞠敏沒有鞠靜嘴甜會說話,但她實在踏實,放學后經(jīng)常幫那家人串糖葫蘆,那家人都非常喜歡鞠敏,還特別細致的教她怎么做糖葫蘆。
放寒假后,鞠敏就跟鞠文啟夫妻說要做糖葫蘆賣。一開始夫妻倆還不同意,用張永梅的話說“糖葫蘆要是真那么好整咋不見別人家整?整不好賠錢了咋辦?”
鞠靜幫鞠敏勸道“整不好就不拿出去賣,咱自己吃唄。爸媽咱村沒有賣糖葫蘆的,我們上次吃糖葫蘆都是大前年的事兒了,我想吃糖葫蘆,小不點兒也想吃是不是?”
突然被點名的鞠靈從自己的小世界蹦出來,愣頭愣腦的點點頭,做出一副要流口水的模樣。
做不好賣不出去自己吃也不算賠,一向懂事聽話的孩子好不容易有點要求,鞠文啟夫妻倆實在不忍心拒絕,最后還是同意讓她們試一試。
山楂去籽,簽子串串,熬糖澆糖,放置凝固,三姐妹做的有模有樣,成品也非常成功。
自己親手做的糖葫蘆鞠敏都沒舍得吃一整串,三姐妹分吃一串,鞠文啟夫妻更是一口都沒舍得吃。
當天三姐妹就拿著糖葫蘆出去賣,一串一元,并不算便宜,奈何村里孩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