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距離東郡不遠,快馬加鞭,一日便到。
袁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但郭圖卻分析說,或許這是朝廷對他的試探。
這話,倒是讓袁紹猶豫起來。
而田豐本來就反對袁紹殺了臧洪,心中早就為臧洪叫屈,借著這個機會,也勸袁紹放走臧洪。
一來保全袁紹自己的名聲,畢竟臧洪義士之名已成,若是殺了,對自己名聲不利。
第二,還可以借此和朝廷緩和關系。畢竟天子蒙塵時,朝廷招他勤王,他是沒去的。
袁紹本來就是個沒有決斷的個性,圍攻了臧洪大半年,心中的怒氣,也早就消了。
只要藏洪離開東郡,東郡的地盤,還是他袁紹的,而且他還能得到朝廷的認可,想來想去,怎么看都是自己白撿便宜,于是便同意了。
而對于東郡太守臧洪而言,這無疑是絕境逢生。
在天子使者的帶領下,臧洪帶著愿意追隨自己的部眾,以及謀士陳容一起,走出了東武陽城。
袁紹的河北將士,早就讓出通路。
袁紹帶著顏良文丑,田豐郭圖等人,在路口處等著。
見到臧洪走來,袁紹沒好氣地說道:“子源,既然天子下令,讓我等停戰,我自然不得違背。我自問待你不薄,而你卻要叛我,你我從今而后,恩斷義絕,日后若有機會,疆場再遇,哼哼。”
臧洪也冷笑一聲,說道:“袁公昔年厚待,在這一年的的圍攻之后,還是休要提及的好。臨別之際,洪有一言,送于袁公賬下諸位,某人外寬內忌,用人有疑,諸位珍重。”
“哼,再胡言亂語,你可就出不了東郡了!”袁紹怒吼一聲,天子使者立刻拉著臧洪離開。
袁紹則冷哼著,率軍進駐東武陽城。
進入司隸之后,臧洪滿心以為自己要進入洛陽面圣,路上卻得到消息,讓他直接南下新城,與征南將軍士頌匯合,以后,他便在荊州牧士頌帳下聽用。
而天子使者,將他帶給荊州軍的使者潘濬之后,居然就離開了隊伍,自己返回洛陽了。
前番士頌提出條件后,董昭一口應承,帶著楊修和楊夢茹返回太尉府。
很快,楊家便送來了一封書信,告知無恙。
言語之中,對士頌很是愧疚,最后承諾說,是待他返回弘農之后,會帶著楊夢茹南下,前往武陵學院一觀。
其實,也就是變相的承諾,保證士頌和他女兒的婚事。
看完這封書信后,士頌也耽誤,率領六百頌衛營離開了洛陽,匯合在谷城的雄武軍,一道南下返回荊州。
另外,也派出了潘濬率,領一隊人馬往東郡方向而去,路上遇到臧洪,便直接帶來新城,自己會在新城等上數天。
潘濬年少,比士頌年紀還要小一歲,但在荊南,他也是難得的少年奇才,聰慧非常人可比。
見到臧洪之后,知道不用刻意隱瞞,便將士頌告訴他的一切,都講給了臧洪。
讓臧洪知道,救他性命的天子詔令,其實是士頌放棄了面圣機會,放棄了入駐朝廷中樞的機會,換來的。
而士頌這么做,完全都只是尊敬臧洪的義氣。
士為知己者死,有恩必報,藏洪最崇尚的,便是這些信條,何況士頌尊儒之名,仁義之名早就傳遍天下,臧洪當然認為士頌是因為道義,才出手救援自己的,對士頌越發欽佩。
到了新城之后,士頌更是親自迎接,對臧洪說道:“君以崎嶇孤累,不忘故主,志在王室。謇謇諤諤,繼之以死。君之志烈,君之厚義,何其壯哉!”
臧洪今年剛剛三十出頭,盔甲破舊,人也很是消瘦,但卻很是激動,聽到士頌的話后,見士頌神情自然,不像矯揉造作,他很是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