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襄陽后,士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貼出告示,荊州境內,再次大量招募軍士。
荊州收留難民,吸引人口,現在治下人口近六百萬人,士頌想要招募軍士,并不是很麻煩的事情。
麻煩的,是要將這些人,訓練成能戰之兵。
士頌把荊州境內的郡兵,民團訓練中的優秀者,都招進了自己的主力體系,也就是所謂的“鎮軍”體系當中。
以此為基礎,重建了自己的荊州鎮軍部隊。其中,主要就是雄武軍和奮武軍兩部人馬。
畢竟,關中一役后,自己只帶回來了七八千人,荊北各郡,到處都是白幡。
看到百姓哭泣,士頌心中更是不忍。
一咬牙,不顧群臣反對,給曹操送了些糧草作為“賠償”,贖回來數千俘虜。
本想這些人回來之后,回家好好過日子,結果大家都說這是士頌的仁義,他們要回報士頌,硬是要各自歸隊,再為士荊州征戰,讓士頌感動的一塌糊涂。
這次關中征戰,黃忠傷李傕,斬郭汜,立下大功,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加上士頌攻劉表時,黃忠的優異表現。所有人,都認可了黃忠的實力,荊州第一將的名頭,已經安在了他的頭上。
士頌這時候,升黃忠為荊州將軍,成為荊州鎮軍,名義上的統領。
除黃忠近衛赤血營外,便以雄武軍的三萬人,為黃忠的直系部隊。
原來的雄武軍,改為荊州鎮軍雄武營,編制擴充到了三萬人。
不過其中的老兵,已不到兩成,原雄武營中郎將呂岱,統兵作戰,中規中矩,這次關中之戰,雖無過錯,但也無亮點,與全軍同敗。
作為荊南就投入士頌帳下的老部下,士頌還是繼續讓其擔任雄武營中郎將一職,直接歸屬黃忠統領。
對此,呂岱并無異議,這次關中大敗歸來,他不過不升不降而已。
看看現在被調入雄武營賬下的武將吧,他便覺得自己算是運氣不錯的了。
原來的雄武營武將之中,除了蘇飛升任前軍校尉外,其他人都被調離雄武軍,而現在的雄武營諸校尉中,多了士云和潘璋。
士云,清遠舊臣,士頌族兄,原安遠軍中郎將。夜襲曹操一戰中,安遠軍率先被沖垮,士云放棄了將旗,自己后撤,導致將旗被斬,士氣大跌,可謂是崩盤的開始,看在他往日的功勞,以及畢竟也是士家人份上,士頌把他降為了雄武營后軍校尉。
潘璋,清遠舊臣,攻劉表時暗渡長江,立下大功,被士頌升為奮武軍中郎將。但戰曹操時,他不顧指揮全軍,被夏侯惇挑唆,出馬單挑。結果被夏侯惇砍傷,奮武軍士氣大泄,讓全軍失去了全身而退的機會,士頌把他降為了雄武營右軍校尉。
而雄武營中軍校尉潘濬,左軍校尉杜襲,則是兩個文官,兩人除了有軍職之外,還是車騎將軍府掾史。
這次關中大敗之后,士頌感覺自己太重武將,而沒有給予謀士們應有的重視,導致關鍵時刻,自己直接忽略了謀士們。但若是統兵的校尉,也是這些謀士,讓他們帶兵跟著大軍行動,他們肯定會提出意見。
第二支需要進行大改的軍隊,便是奮武軍了。
原來的奮武軍中郎將潘璋被降職調任,現在,改奮武軍為荊州鎮軍奮武營。
任命太史慈為奮武營中郎將,文聘為副將兼前軍校尉。向朗、廖立、恒階、王粲四個文官,全部掛職奮武軍,他們名義上,擔任著奮武營各部校尉,但奮武營的三萬人馬,主要便掌握在了太史慈和文聘手中。
至于沒有參加關中之中的定武軍,一樣作出了調整。
定武軍改為荊州鎮軍定武營,依舊以邢道榮為中郎將。不過。士頌將甘寧調到了定武軍為副將兼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