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詩語心思活絡(luò),諸葛亮才說完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曹操,她便立刻追問。
“北面或許可以暫解危機,那交州呢?孫策有小霸王之名,士徽不是他的對手,可士府君卻只讓我們派兵南下去士徽帳前效力,你說該怎么辦?”
諸葛亮看了眼自己的姐姐,而后對士頌說道:“亮以為,如今要緊的,正是這南面之事。交州危亂,必須士荊州親自前往,而且是越快越好,否則,遲則生變。”
“怎么說?”士頌聽諸葛亮口氣,似乎恨不得他現(xiàn)在就出發(fā)南下交州,他當然要問個明白才行。
諸葛亮說道:“孫策率千余人渡江而來,須臾間橫掃江東。士徽手中主力,只怕早已傷亡慘重,不得不把士府君用來逼迫荊州的五萬主力,都拉到前線,以壯軍勢。但以交州軍主力配合揚州敗兵,只怕也難敵孫策,敗亡只是遲早的事。”
“只是士徽若敗,則必然退回交州,孫策若趁勢攻入,則交州不穩(wěn),進而荊州將陷入四面環(huán)敵之境。在眾諸侯眼中,與插標賣首無異,擺明了等人前來瓜分。故而士荊州必須得南下救援,不單單是爭嫡子之位,更是保全荊州安穩(wěn)。”
“荊州必須派兵南下,孔明卻為何非要我親自率軍前去,我守在襄陽,曹操應(yīng)該更有顧忌吧?”士頌心里還是有點舍不得楊夢茹,想要率領(lǐng)頌衛(wèi)營前去接應(yīng)。
“當年孫文臺便有江東猛虎之稱,小霸王孫策虎嘯揚州,莫有可與之爭鋒者,做實了他們孫家猛虎之名。荊州軍中,能統(tǒng)軍一戰(zhàn)者,只怕只有士荊州了。”
“為何?徐晃、太史慈、文聘、魏延、臧洪、呂岱諸將,皆可獨擋一面?”士頌還是有些不死心。
諸葛亮笑著搖了搖自己的白羽扇,笑著念出一首童謠:“江東有猛虎,荊南有儒龍,一朝風云聚,龍虎起干戈。”
“士荊州,你是被趙岐大師稱荊南文龍的人,和他孫家的江東戰(zhàn)虎,正好湊一對,也恰好應(yīng)了這童謠。風云際會,龍爭虎斗,這豈不正是除了閣下之外,那孫策再無人可敵了嗎?”
“行啊,你小子,居然開始調(diào)侃于我了。”士頌知道,這是諸葛亮在調(diào)侃自己,他自然不接受這個解釋。
諸葛亮笑完,這才正色說道:“那孫策,名為袁術(shù)之臣,但用的都是孫堅舊部為主,另外便是他自行招募之人。實際上,已然是揚州之主。”
“此人手下,文武賢才齊備,其人更兼勇略非常,如此人物,若是只派一將才應(yīng)對,只怕難敵。荊州軍中,除士荊州外,亮,尚未見此帥才。”
士頌心里嘆了口氣,是啊,自己以為徐晃等人都是賢才,可以獨擋一面,但也真的只能死擋一面。
將才,而非帥才,這是諸葛亮對他們的評價。
而對面的揚州軍中,除了孫策外還有周瑜,派他們?nèi)ィ慌逻€真未必應(yīng)對的了。
“我南下迎戰(zhàn),不若孔明隨我同去,也好在軍中與我商議?”士頌認可了諸葛亮的建議,又開始邀請諸葛亮加入自己的陣營。
“姐夫,亮山野村夫,志向不在此間,水鏡先生,龐德公、黃老爺子都是亮的楷模,亮想學習他們,做一閑云野鶴,不求聞達于諸侯,只求躬耕于南陽即可,還請見諒。”諸葛亮換了對士頌的稱呼,而且連連擺手,只怕現(xiàn)在還真沒有出仕的打算。
士頌無奈,隨口問道:“諸葛玄大人如今正在零陵辦事,你就不為他擔心嗎?荊州若是和交州開戰(zhàn),零陵可不會安穩(wěn)啊。”
諸葛亮笑道:“士荊州已經(jīng)準備南下了,我又何必擔心。揚州軍只怕攻不入交州,至于交州之事,這次士徽大敗而歸,將再無爭嫡的本錢,交州的安定,對于士荊州而已,不過翻手之事爾。”
“不過,士荊州既然說到了家叔,亮也有一言。劉繇新死,那豫章太守華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