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看到眾人的反應,發現包括士頌在內的所有人,都不滿意這個穩妥之策,他心里還是有些失落的。
因為在他看來,對付曹操,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不要玩任何手段,就憑自己的實力來碾壓,才是最好的策略。
但是習慣了獲得勝利,習慣了巧妙謀略的荊州軍,僅僅一次關中慘敗,他們還不夠長記憶,他們眼中的曹操,還沒有那么的強大。
至少,沒有賈詡認知中的那么強大。
在荊州軍文武之中,上次關中之敗的主要原因,就是聯兵作戰之的其他諸侯的反水,導致了荊州軍的慘敗。
而這,也是為何荊州上下,都很執著于報仇的原因。
即便是明知道這次北上能撈到的好處有限,但是為了能親自擊潰當年背后捅刀的敵人,即便是收益還不夠支付這次北征的糧食和軍備,大家也都愿意跟著士頌再征關中。
“文和先生,中庸之策,又是如何應對呢?”看士頌的意思,只怕是賈詡的三條應對之策,他都是想聽一聽的。
賈詡無奈,只能繼續說道:“中庸之策,便是調虎離山,引蛇出洞,只是主動權則不在我軍。”
“鐘繇接到的命令,多半是拖住我軍。只需要我軍做出一副留下少量軍隊斷后,主力離開的樣子。鐘繇為了能拖住我軍,必定會銜尾追擊,而且是追而不擊。但又各種騷擾不斷,讓我軍不能安然離開,一旦我軍想要反擊他,他反而后撤,脫離戰斗。”
“但其實,除了我軍留下的少量斷后部隊外,我軍主力要么埋伏起來,要么繞個圈子再轉回來。吃掉鐘繇派出的探子,而后在鐘繇起疑之前,完成合圍,雷霆一擊,擊殺鐘繇。而后,再揮師南下。”
“只是,這種戰法的要和曹操比速度,是看我們先吃掉鐘繇,還是曹操先將荊州禍亂。”
“而且此應對之策的關鍵,也不在我們手上,需要看鐘繇的反應。若是他謹小慎微,猶豫再三才追擊我軍,我軍反而會因此失去機機,陷入被動。”賈詡說完此策的缺點后,又說出了此策的好處。
他說道:“但若是執行順利,吃掉了鐘繇這五萬人馬,曹操在關中的實力,將會大大削弱,曹操即便是占了關中,也再難調兵把守各地。關中世家,也不會再由他曹操掌控,而且到時候,西涼各部,只怕對關中虎視眈眈的人,又會有所行動,而曹操也將陷入兩難。”
士頌聽后,對這條謀劃很是認可。
自己和曹操拼速度,又不是第一次了,第一次和曹操開戰,就是拼的速度,是自己先擊破曹操軍,還是曹操先擊潰聯軍烏合之眾。
那一次,還不是自己贏了,所以這次,士頌也是有信心的。
“敢問文和先生,那激進之策,又是如何呢?”問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喜歡冒險的魏延,不愧是歷史上提出子午谷奇謀的人,天生個性,就是如此。
賈詡順著聲音看去,發現提問的是魏延后,他微微點頭,也算是難得地展現善意。
畢竟,他現在也算是進入了士頌手下的荊北派系,而且因為蒯越的叛逃,荊北派系的文臣之中,似乎都指望著他成為大家的領頭人。
所以對魏延這種荊北派系的大將,他還是會給幾分好臉色的。
“激進之策,那也是全軍撤離,而且得很快。也不必退回荊州,而是直接殺入兗州,直撲許昌。”
賈詡話鋒一轉,分析到:“曹操必定是起了禍亂荊州的主意,而我們也一樣可以去兗州鬧一鬧。”
有些話,賈詡沒有明說,但是士頌一樣明白。
曹操的地盤,名義上是占據了兗州,豫州和司隸三州,但是豫州動亂未休,他真正掌握的不過北面幾郡,司隸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只有兗州,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