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一日以后,順利的來到宜陽外圍。
早在昨日的時候,宜陽縣令就通過潰兵的嘴知道了韓軍攻破陸渾關的時候。
宜陽的守將名叫蔡允,他是秦國左丞相蔡澤的侄子。
蔡允和大多數秦國將領一樣,都看不起韓軍,看不起韓國。
因此面對司馬提出的火速向秦王告急、求援的建議時,他毫不留情地拒絕了。
“區區韓軍,本將又不是沒見過?他們最好別來,若是敢來。韓軍來多少,本將就能讓這宜陽城外擺多少尸體。”
蔡允的自信也確實是有道理的,宜陽曾經作為韓國的冶鐵重地,韓國每年鋼鐵2/3的產量,都是出自此地,因此才有了后面那一句天下強攻勁弩皆出于韓的說法。
秦國拿下此地以后,又一直苦心經營,宜陽的城墻,僅厚度就達到了三丈。
更不用說城內還長期駐扎有兩萬精兵,這兩萬精兵是雷打不動的,不管秦國出了什么事他們都會牢牢的守衛宜陽。
而秦國之所以如此重視宜陽,除了這里發達的冶鐵業,更為重要的是這里是秦國向東擴張的一塊跳板。
有了宜陽,秦國就能隨時窺測韓魏,毫不夸張的說,宜陽是秦國東出最關鍵的一座跳板。
宜陽的戰略位置,甚至不下于崤山、函谷。
繼續閱讀
這可不是夸大其詞,宜陽一失,三晉立即就能夠兵臨崤山。
這也是為什么秦國如此看重宜陽的原因。
田秀率軍來到宜陽城下后,看著這座巍峨的城邑,同樣感到束手無策。
當年秦國為了打下宜陽,苦戰數十年,禁衛軍想在旦夕間拿下,其難度可想而知。
“上將軍,下令攻城吧。”
楊端和來到田秀馬前,希望立刻對宜陽發動攻擊。
田秀輕輕搖頭:“宜陽的堅固程度要超乎我們的想象,強攻根本行不通。”
說罷他又指了指自己的腦子:“想要打下宜陽,得智取。”
楊端和好奇道:“智取,上將軍想怎么智取?”
田秀笑了一笑之后沒有說話。
宜陽城中。
蔡允收到了一份“韓軍”下來的戰書,面對這封戰書,蔡允頓時笑出了聲:“韓軍想要誘騙我出城和他們列陣決戰,本將偏不上當。我就固守在宜陽,看韓軍能奈我何。”
雖說蔡允輕視韓軍,但他不傻,這種時候出城決戰,兩軍硬碰硬的話,秦軍即便贏了,傷亡也會不小。
倒不如憑借宜陽這座堅固的城池防守,韓軍是絕對沒有可乘之機的。
使者從城里回來以后,田秀頓時笑了:“這個蔡允,看來沒我想的那么傻。”
“上將軍,現在我們該怎么辦呢?”
尉繚擔憂的看著他的師父。秦軍死守不出,禁衛軍總不能直接去攻城吧?
這樣拖下去的話,一旦洛邑那邊的秦軍收到消息,就會從后面趕過來。
洛邑距離宜陽也就200里,兩邊幾乎是朝發夕至。
洛邑秦軍一來,禁衛軍可就只有灰溜溜撤退的份了。
“不要緊,我已經有了辦法。”
田秀望著宜陽,壞笑了一下。
這一笑讓展不禁為宜陽的守軍擔心起來,他這個少君一肚子壞水,每次他這么笑的時候,肯定都是想出什么歪主意了。
這下宜陽城可要遭大殃了!
展在心里默默的為宜陽祈禱了一遍。
當天,田秀命禁衛軍的弓弩手,往城里射了大量的傳單。
傳單上面的內容無非是說,他們是韓軍,是專門奉了韓王的命令來解救宜陽的受苦百姓。希望宜陽的老百姓能在韓軍進攻的時候迷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