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之路從不平坦,每一個關(guān)卡都卡住了無數(shù)天才,風(fēng)險和機遇從來是相對的,李默白去了天淵,明悟六合軍陣,有了進入血變的基礎(chǔ)。
王欣兒在外護道安全無虞卻少了這份機緣,有得必有失。
拿著天淵點將錄進軍隊突破五品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惜師姐和他一個脾氣,彎不下腰,也低不了頭。
跪著求來的機緣而已,不要也罷!
武道的最強之路并不只有一條,六合戰(zhàn)將,飛龍破軍戰(zhàn)將哪個不是前人開創(chuàng)的,前人可以開創(chuàng),后輩自然也可以,李默白覺得王欣兒不過是差些時間而已。
把人送走,安安靜靜的廣平終于讓李默白有了安全感。
從天淵出來李默白便有要突破的感覺了,但接連不斷地對峙讓他生生壓下了這股沖動,之后就是現(xiàn)代的雜事,心中不靜,再是氣血澎湃也無用。
武道是身與心的相互作用,心亂則無主,身亂則多病,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武館內(nèi),李默白獨自打起了崩山拳,何為血變,氣血變化。
武道九品,一品一重天,每一次突破都是一次質(zhì)的提升。
下三品練肉身,中三品練氣血,武道六品有兩個任務(wù),蘊養(yǎng)肉身和積蓄氣血,這個兩個步驟是同步進行的,氣血蘊養(yǎng)的同時肉身容納氣血的上限也在提升。
這個比例需要武者自身把握,肉身蘊養(yǎng)投入過大,氣血不足,一輩子便被卡在了六品,肉身蘊養(yǎng)一般氣血充足即使進入五品也是個弱雞。
下三品是武道氣血的根基,武道氣血是中三品的根基,功夫就是這么一層層練出來的,沒有誰的強大是無緣無故。
不同的蘊養(yǎng)肉身之法就是不同的功法,這些功法強弱不一,也造就了有強有弱的五品血變。
李默白和王欣兒聯(lián)手創(chuàng)出的崩山拳既有兩個天才的巧思,也充分借鑒了各家功法的長處,單論氣血凝練已經(jīng)遠超尋常功法,至少李默白沒見過比他們強的。
府尊、楊盤、蕭羨余、云破月,這些六品以上的高手李默白都做過細致觀察,單論六品,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無論李默白還是王欣兒,如果單挑,可以挑他們一群。
這是根基上的碾壓,從九品一直碾壓到六品,量變產(chǎn)生的質(zhì)變。
對于六品,李默白和王欣兒延續(xù)了之前的思路,依然是夯實根基,李默白每天用來蘊養(yǎng)肉身的氣血已經(jīng)超過尋常武者一個月的努力。
當(dāng)然,花費也是巨大的,幾百兩銀子一顆的培元丹李默白一天就得吃上三四顆,必要的時候還要加量。
提煉的氣血優(yōu)先蘊養(yǎng)身體,補天強化的肉身是強大的,即使李默白這么不計代價的投入,也足足用了將近兩個月才達到上限。
按照李默白的估計,尋常武者達到這種地步至少需要五年,這個五年是連續(xù)不斷嗑藥的五年。
這種吃法,不說供得起供不起,很多武者的肉身都經(jīng)不起的這么磋磨。
更何況要考慮的不止肉身,還有氣血,單有強大的肉身沒有氣血又有何用。
這也是很多功法為何并不會在肉身上下大力氣的原因,耗不起。
別人耗不起不代表李默白耗不起,搶了那么多大戶,打了這么強的基礎(chǔ),不就是為了現(xiàn)在。
氣血在一遍遍的崩山拳中已經(jīng)開始邁向圓滿,肉身有極限,氣血亦有極限,大乾武道從不否定人力有盡時。
但武道的理念便是一次次打破肉身極限,剛勁圓滿時,用柔勁取錘煉臟腑,柔勁圓滿時用剛?cè)徨憻捁撬瑁瑢訉舆f進,由易到難,一層層的突破肉身的極限,每一次階段練到頂點都是身體的一次圓滿。
如今武道氣血也是如此,氣血圓滿之時便要想辦法再一次突破,血變的目的就是改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