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戲,雖然是對著貓說話,但嘯天畢竟只會喵喵叫,所以嚴格來說,也能算是隆慶皇帝的內心獨白。
而很顯然,林煜又十分完美地塑造了人物。
但是,身為副導演的張嚴卻面露憂色,等休息時間,他把林煜拉到了一邊,壓低了聲音問道:“小林,你是不是把隆慶皇帝這個角色塑造得太過于正面了?”
如果林煜這么演李世民,立下種種宏圖大志,張嚴不會有任何問題。
但是,這畢竟是隆慶啊,一個在史書中只獲得了中下評價的皇帝。真實的隆慶皇帝,能配得上如此崇高的影視角色嗎?
可能因為隆慶皇帝的存在感比較低,這種違和感不是很明顯,那換個例子,把宋高宗塑造成一個正面形象,憂國憂民,還很信任岳飛,那觀眾能接受這樣的改編嗎?
聽了張嚴的憂慮,林煜微微一笑,“張老師,您說的這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隆慶皇帝固然因為有好色這個不太好的名聲,所以獲得的評價不高,電影里的一件件舉措卻又實實在在是他在位期間發生的,是史實啊!
至于好色,我們也沒說隆慶皇帝不好色啊,我們只是沒有在電影里放他好色的情節罷了。
有選擇有側重地呈現人物,可絕對不能算是顛倒黑白啊!
但聽了林煜的解釋之后,張嚴的憂慮并沒有消除,“可是,隆慶皇帝是個好皇帝,海瑞,高拱,張居正等等也都是正面角色,你這全片不放點反派進來,會顯得很懸浮?。 ?
一般來說,這種全員善人的影視作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獻禮片。
但是,你拍一部明朝的獻禮片,要給誰獻禮?
林煜想說張老師這你就不知道了吧?現在很多觀眾看虐渣打臉的作品已經看膩了,就想看點欣欣向榮的基建強國文。
但這話還是被他咽了下去。張嚴畢竟也五十多歲的人了,和他說這些,他未必能理解。
張嚴畢竟是一片好心,在真誠地給林煜提出建議,林煜也就耐心地解釋:“張老師,有反派的。歷史就是咱們這部片子最還原的續集。隆慶畢竟只在位六年,大明,最終是亡了。”
誰說這片子懸浮???這部電影,一頭扎在歷史長河之中的公元1567年,另一頭卻伸向了1644年。
張嚴卻有點鉆進牛角尖出不來的味道了,繼續追問:“那么,你拍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在哪里呢?”
這種問題如果換一個人問出口,林煜已經拂袖而去了。
一部電影而已,整天糾結這意義那意義的,累不累???
但提問的人畢竟是張嚴。就算不顧張嚴的面子,但看在吳岑姐姐和張梓萱大外甥女的面子上,林煜也還是要回答他一下,順便把他從牛角尖里拉出來的。
巧了,要是問別的電影,林煜可能還會有些露怯。但這部《隆慶六年》的深層意義,他剛好和編劇謝芫探討過。
“張老師,我拍這部電影,不是為了給一個四百多年前的封建統治者歌功頌德,而是要展現封建王朝覆滅的原因。”
“明朝之滅亡,其實和皇位上坐著的是個什么樣的皇帝沒有太大的原因,而在于土地兼并等問題日益嚴重,財富都被壟斷在了士紳豪族的手里,底層百姓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得太狠?!?
嗯,嚴格來說,這也是套話。分析一個幾百年前的封建王朝的覆滅,也沒有什么現實意義的,對吧?
但張嚴可能也是年紀到了。畢竟他這個歲數,如果不當演員的話,也差不多該坐在小區門口整天和一群大爺一起高談國際形勢了。
這番話,張嚴就聽得格外認真,聽完之后還提出了自己個看法:“所以,隆慶皇帝推行的這些政策里,最有用的其實是針對賦稅的一條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