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楊彪向天子行禮道:“昌平侯所言極是,時局動蕩,邊疆不寧,非有非常之人,難行非常之事。然則,微臣以為,解決邊疆之亂,需雙管齊下,既要有英勇善戰之將領鎮守邊疆,亦需從根本上削弱亂源,以絕后患。
那并州刺史高干,身為朝廷命官,卻與外敵勾結,侵擾中原,其行為已悖逆人臣之道。此等敗類,若不及時處置,恐將貽害無窮。
因此,微臣斗膽提議,陛下應即刻下旨,罷免并州刺史高干之職,并命有司嚴查其罪,依法嚴懲,以儆效尤。同時,選派忠誠可靠、智勇雙全之臣接任并州刺史,以鞏固邊疆防務,確保百姓安寧。”
孔融聞言,目光微斂,袍袖輕拂,說道:“陛下,臣以為邊疆之事,關乎社稷安危,不可等閑視之。然則,談及高干之事,臣心中略有不同見解,愿為陛下及諸位同僚陳之。
高干出身于陳留高氏,此族乃是我朝之望族,數世以來,節孝清名,累世不絕,于士林中享有極高聲望。高氏一族,歷來以忠貞守節、清正廉潔著稱,其家族成員多蒙圣恩,擔任要職,皆能恪盡職守,不負皇恩。
高干身為蜀郡太守高躬之子,自幼受家族熏陶,理應深諳此道,怎會輕易與外敵勾結,做出侵擾中原這等悖逆人臣之事?
微臣以為,此事或有隱情,或遭人誣陷,未可輕信一面之詞。邊疆之亂,錯綜復雜,其中牽涉甚廣,或有奸細暗中挑撥,亦或有人借機構陷忠良,亦未可知。因此,微臣懇請陛下,能夠明察秋毫,勿輕信謠言,勿急于定奪。
陛下可命有司詳加調查,務必查清事實真相,還高干一個清白,也還朝堂一個公道。若經查實,高干確有悖逆之行,則依法嚴懲,絕不姑息;若系誣告,則當還其清白,以安人心。”
曹操聞言看向劉協義正言辭道:“陛下,世事如棋局局新,邊疆之事,尤為復雜多變,非僅憑忠孝之名可全然論斷。高干之事,需慎之又慎。臣以為,當前局勢之下,高干雖涉嫌疑,卻不宜輕易罷免其職。
高干身為并州刺史,手握重兵,若此時貿然行動,恐激起其逆反之心,反而不利于邊疆穩定。若高干心生異志,或勾結鮮卑,后果不堪設想!在沒有遏制他與鮮卑通道的情況下,貿然罷免他,恐怕得不償失!
因此,臣建議,繼續讓高干擔任并州刺史。讓昌平侯代為管理河套地區,切斷其和鮮卑通道!以防不測!同時賞賜昌平侯邊關虎符,允許其調動邊郡兵馬,分化幽州刺史袁熙權力,避免他于高干串通!”
劉協聞言神情嚴肅地看向魏武道:“昌平侯,你現在官職依然兼任漁陽太守,但漁陽乃是幽州,河套四郡乃是并州。兩地距離遙遠,若使昌平侯跨界兼理,恐有違古制,易生紛擾。故而昌平侯如果要管理河套四郡就不可管理漁陽郡!”
魏武聞言義正言辭道:“啟稟陛下,臣愿意放棄漁陽太守之職!在下愿意舉薦左度遼將軍鮮于輔為漁陽太守!此人一直在漁陽擔任官職,了解漁陽地理文化和風土人情!能當此重任!”
劉協聞言點了點頭,看向百官道:“如此甚好!命昌平侯,度遼將軍魏武,魏云飛領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和定襄郡四郡印綬,管理四郡一切事務!并掌五原塞、度遼營和邊關要塞虎符,命鮮于輔為漁陽太守,領漁陽太守印綬!
拜馬騰為征南將軍,韓遂為征西將軍!皆賜開府之權!同時將匈奴大單于扣留許都為質,讓右賢王和右日逐王返回匈奴,命右賢王去卑管理匈奴朝政!侍郎劉嘉跟隨昌平侯返回幽州!至于銀礦之事,日后再說。”
百官聞言齊齊行禮道:“陛下英明!”
……
退朝之后,大殿外廣場之上,曹操和魏武并肩而行,曹操低聲道:“云飛啊,此次你既要治理河套地區牽制高干,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