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淡淡一笑隨即前往了大堂,田疇連忙起身行禮道:“拜見將軍。”魏武擺了擺手示意他坐下,然后走到主案處坐了下來緩緩問道:“子泰,我讓你做的事情怎么樣了?”
田疇隨即拿出一卷竹簡道:“啟稟將軍,這是在下統(tǒng)計的內(nèi)容,請將軍過目。”魏武揮了揮手,一旁仆人連忙將竹簡接過交給魏武。
魏武展開竹簡認真查閱,田疇說道:“啟稟將軍,此次兩萬隨軍人員中,有一百二十五名工匠,有木匠、陶匠、石匠、鐵匠、金匠和漆匠,醫(yī)者有十二人,獸醫(yī)有十人!愿意教書的先生,共有七十五人。”
魏武聞言,眉頭微微一蹙,望向田疇,語氣沉重道:“子泰,為何教書之人如此稀少?我知此行河套,條件艱苦,非比尋常,但教化民眾,啟迪民智,實乃百年大計,不可或缺啊。”
田疇面色也略顯凝重,他站起身來,對著魏武深行一禮道:“將軍所言極是,教化之事,關(guān)乎國本。但河套之地,歷來荒蕪,風沙肆虐,加之連年戰(zhàn)亂,百姓生活困苦。
許多士人聞之河套,便心生畏懼,不愿涉足。再者,即便有心向?qū)W之人,亦多因家室牽絆,難以成行。故而,愿往河套執(zhí)教者,只有這么多。”
魏武聞言問道:“這七十五人都在郡內(nèi)擔任何職?”
田疇答道:“回將軍的話,這些人多為祭酒和講郎,而且……而且他們都是朱先生的徒弟,此次跟隨朱先生一同前往!”
魏武一聽這話不由一驚連忙問道:“朱先生也去?他老人家已過耳順之年,怎堪受這長途跋涉、車馬勞頓之苦?你可勸說他?”
田疇深行一禮道:“在下確曾極力勸說朱先生,但他說孔子于耳順之年,尚能周游列國,教化萬民。其雖不才,但亦愿效仿先賢,以微薄之力,啟迪民智。區(qū)區(qū)長途跋涉,車馬勞頓,何足掛齒?”
魏武聞言,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敬佩之情。朱先生本應安享晚年,卻仍心懷天下,矢志不渝地追求教化之道,這份精神實屬難能可貴。
魏武想到此處神情嚴肅道:“魏安!”
魏安快步而來行禮道:“家主有何吩咐?”
魏武緩緩說道:“你即刻去用我的馬車,請朱先生來我府上!如果他的徒弟愿意跟隨,就讓他們隨車而來!路上車簾不要放下,要讓沿途百姓都看到朱先生!”
魏安連忙行禮道:“諾!”
……
很快魏安便親自駕駛魏武的馬車載著朱先生返回魏府,而朱先生的學生則在馬車后步行跟隨。
街道上原本熙熙攘攘的百姓們不約而同地停下了腳步,紛紛駐足觀看。一些士族子弟見到朱先生在馬車之上更是躬身行禮。
周圍百姓不由議論紛紛:“這不是魏將軍的馬車嗎?朱先生為什么坐在上面?”
“你不知道啊?朱先生要帶領(lǐng)他的學生跟隨魏將軍前往河套!”
“朱先生都過耳順之年了!魏將軍能用自己的馬車去請朱先生,可見對朱先生的尊重非同一般啊!”
……
之后朱先生抵達府邸,魏武聽聞消息,連忙和田疇親自出府迎接,尊敬地將他們請入府內(nèi)。
大堂之上,氣氛莊重,魏武對著朱先生深深行了一禮,誠摯地說道:“朱先生,您能帶您的弟子,跟隨我前往河套地區(qū)實乃吾之大幸,更是百姓之福祉。想當年孔子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教化四方,今日朱先生之舉不亞于當年孔子!”
朱先生聞言躬身回禮,謙卑地說道:“魏將軍,您太過譽了。朱某不過是一介布衣,怎敢與古代圣賢相提并論。
孔子乃萬世師表,他的德行與學問,是我等讀書人終生仰望的星辰。我不過是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帶著學生們?nèi)ズ犹椎貐^(qū),傳播一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