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拿著偷獵者卸下的東西,開始返回到營地里。
路上,劉支書和黃大爺一起做出了準確的判斷。
劉支書先是發現了幾樣工具,肯定地說:
“這些是捆鳥馴鳥的東西,訓練海東青就得用這一套。”
其他人見他說得肯定,紛紛接過了東西看,最后還是黃大爺開了口:
“看來這四個人是來抓鳥的,可現在也沒海東青了,那么就是抓其他鳥...毛爪子!”
他也是越說越肯定,最后鎖定了一種叫“毛爪子”的猛禽。
毛爪子是本地的土叫法,學名叫毛腳鵟(kuang二聲),是一種中型猛禽,身上的羽毛非常漂亮,可以當做另類的觀賞鳥來喂養。
近幾年,因為某些國家政策的原因,南方的一部分已經先過上了富日子,開始養起了毛爪子這種另類寵物。
不過,國家在打擊捕捉販賣毛爪子的人。
這種背景下,有人偷獵是背著毛爪子去的,也就沒啥稀奇的了。
幾個人返回到山旮旯,留下守口子的人繼續守口子,把撿來的東西往營地中間一扔,坐下就開始嘮這件事。
一般這個時候,黃大爺就成了絕對主角,他愜意地抽著煙袋子,講起了有關毛爪子的事情。
“毛爪子這種鳥,非常有意思,咱們這里只有冬天的時候才有,其他時候都很少見...”
熟悉的講故事場景,帶著熟悉的白色煙氣。
“因為毛爪子是候鳥...”
“候鳥俺們都知道,春天來秋天走,這也和你說的毛爪子不一樣啊...”
有人忍不住搶過去了話頭。
黃大爺也不惱,笑罵著解釋:
“李旗子你個癟犢子,不知道在這瞎搗亂,這又春來秋去的鳥,就有春去秋來的鳥...”
原來,毛爪子這種猛禽,主要生活的地方在西伯利亞苔原,一個比白山黑水更北邊,更寒冷的地方。
春夏兩季,它們在西伯利亞生活,等秋天就飛到白山黑水過冬,所以也是候鳥。
還有一種鳥,也有差不多一樣的習性,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天鵝。
因為毛爪子秋天才來,到了冬天食物貧乏的時候,才更容易下套子捕捉,所以針對這種鳥的偷獵活動都是在冬天下雪后。
那四個偷獵者應該是要到這個山旮旯里過夜,沒想到這里已經有人搶先了。
趕山:開局撿個東北金漸層傍身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