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行業(yè)由來已久,琉璃廠高手眾多,代代相傳。
在宋徽宗時代就掀起過一波文物造假之風(fēng),文物造假以三代青銅器和書畫領(lǐng)域最嚴(yán)重,現(xiàn)在不少青銅器都是唐宋時造的假文物。
有趣的是,當(dāng)年坑死人的唐宋假文物到今天也成為了寶物。
“綠頭鴨,賣不?”
走了十幾米,又有人提著馬燈經(jīng)過,注意到魚桶里的鴨子,主動詢問。
“3元錢。”
陳鋒搖頭,抓起野鴨子,露出放在下面的鴨蛋,然后放下去,張開右手,伸出拇指和小指。
“6元,你也太黑了?!?
對方有些不情愿。
陳鋒低聲道:“我這不是藥到的鴨子,是抓到的野鴨子,鴨蛋都是它自己生的?!?
對方頓時很感興趣。
“真的,你沒騙我?”
陳鋒納悶道:“大媽,你不會還要養(yǎng)它吧?你家有糧食嗎?”
對方直接卡殼了。
糧食也精貴。
按照規(guī)定,嬰兒一個月3斤口糧,少兒6斤,兒童8斤,成人21斤。
還必須是城市戶口,農(nóng)村戶口沒有。
其中面粉占五分之一,大米占十分之一,其余是玉米面、白薯干、糠麩等,根本就不夠吃。
現(xiàn)在的四九城糧票兩斤雖然沒有到61年3元的恐怖價格,但也十分昂貴。
用糧食養(yǎng)鴨子,還不如直接買一只劃算。
“5元?!?
“成!”
“···”
大媽有些破防了。
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陳鋒一口答應(yīng)下來,讓她感覺虧了。
不過這位大媽沒有后悔,還是掏錢跟他換了。
“你要不要票,芝麻醬票?!?
陳鋒目光一亮。
芝麻醬這東西無比稀缺,今年以來,只有在春節(jié)、五一、國慶,才每戶供應(yīng)一兩(50克),而且沒有保障,自帶器皿,憑著《四九城居民副食購貨證》采購。
“我有番薯,你要不要?”
他也不想掏錢。
大媽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思考后搖搖頭。
她家里不缺番薯,缺的是肉。
陳鋒立即閃人,繼續(xù)閑逛。
結(jié)果,讓他碰到了一個賣豬肉的攤販,雖然他只有一片豬肚子。
陳鋒來得晚了,得排隊。
上半年時,四九城有戶口的,每人每個月領(lǐng)取三張肉票(1-3兩,視肉提供量決定),陳家最多的時候,一個月也就20兩肉。
兩斤肉有多少呢,大概一頓飯的事。
就這,還買不到。
陳家可以吃到肉,全靠陳建國的人脈關(guān)系。
陳建國在東城區(qū),有很多朋友,供銷社有肉了,會第一時間收到消息,然后——搶購豬肉!
到了下半年,三張變成兩張,少了三分之一。
輪到他時,陳鋒對著瘦肉一劃,做了一個三元錢的手勢。
市價豬肉已經(jīng)漲價了,瘦肉作為三等肉,價格差不多5毛。
簋街即便翻三倍,三元錢也可以買到兩斤。
不料對方搖了搖頭,指了指肚子。
‘肉換糧食?’
陳鋒心里狂喜,他巴不得如此。
對方錢掙夠了,他可是缺少錢的,恰好糧食一點都不缺。
假意從黑漆漆的魚桶里掏東西,實際從空間里拿出七個大番薯。
攤販點點頭,菜刀在肉上劃了一下。
大概半斤瘦肉,一點肥都沒有。
陳鋒點點頭。
反正他番薯多,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