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有一點點腥味?!?
第一次做烤白鷺肉,還是差了點火候。
不過肉質(zhì)的確非常不錯,這只肥白鷺有4斤半重,超出正常的白鷺體形,結(jié)果被他一個人吃光了一半。
“下次再進山烤一只吃。”
他的目光不禁看向空間里在水池里嬉戲的丹頂鶴們。
它們也有點肥啊。
淡水池邊緣的“堤壩”,之前挖的湖泥,長出了很多蓮花、蓮葉。水池邊上看上去,變成了一條荷花荷葉走道。
一只只野鴨子、野雞都在堤壩上安家了。
湖泥里面蓮藕根莖,吸收了一部分井水后開始生根發(fā)芽。
這些水生植物,居然沒有在水池地情況下,靠水池浸潤淤泥的井水就開枝散葉。
看著這些荷葉,他莫名想起了“叫花鶴”。
嗯,用荷葉包裹著處理好的鶴肉,內(nèi)置各種姜蒜佐料,再糊上一層黃泥,埋在火堆下,等做好了,絕對是一道不錯的肉菜。
叫花雞的做法看似很簡單,關(guān)鍵就是在佐料上。
如果是純粹的叫花雞,沒有任何調(diào)料,只放鹽,味道也就那樣。
想到自己似乎還沒有給家人們嘗過正宗的叫花雞,陳鋒決定下山前做三只試試手。
“來福,走,回家!”
沿著原路向南返回,除了碰到自己之前“賜予自由”的兔子、野雞們,就沒有其他事發(fā)生。
燕山很大。
想要在大山里,遇上獵人之類的,其實需要一定的概率和運氣。
快到了最開始的第一座小山,陳鋒找一個小坑,挖了一些黃泥,就著附近的柴火,取了三只肥野雞做起了“叫花雞”。
叫花雞的燒烤時間,需要廚師對黏土、雞大小、烹飪技術(shù)進行精準預(yù)判。
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泥土,不同的雞大小,烹飪時間就不同。
通常大一點的家養(yǎng)雞,在火堆下燒烤,需要1-2個小時,非常適合浪費生命,打發(fā)無聊時間。
換成是現(xiàn)代廚具,則只需要20分鐘左右。
陳鋒手里的野雞沒有那么大,黃泥也比較薄,只需要三十分鐘左右。
確定三只叫花雞做好了,他才一路下山,然后騎著自行車往家里趕。
等到了路上行人增多,他才把野豬拿出來,用繩子綁在車后座。
不過野豬體形有點太大,加上為了過冬,長出了又硬又粗的鬃毛,導(dǎo)致他沒辦法坐下去,只能一路站著快速往城里騎。
這么大一頭野豬在身后,陳鋒瞬間成了路上最靚的仔。
無數(shù)路人紛紛注目,差點流口水。
肉??!
要是讓他們知道陳鋒背后的袋子里還裝了三只“叫花雞”,說不定要獻出自己的膝蓋了。
“同志,我是···”
好幾個采購員還沒能說完,陳鋒就一溜煙跑了。
吃一塹長一智,這次他不打算留下來浪費時間。
扮成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吳玉龍瞥了一眼,翻了個白眼。
他最近收到國營工廠采購員的舉報,有很多私人在附近搶購進城獵戶的獵物,截胡國營企業(yè)的“商品”,懷疑是輸送給鬼市的。
跟公家搶肉,那還得了!
廠長、八級工都沒肉吃呢!
面對幾個工廠的副廳級副廠長聯(lián)名控訴,他都不得不親自出馬,親自抓捕賣肉給私人的獵戶。
至少要抓一個典型,用來警告四九城的獵戶們。
賣給國營單位,是愛國守法好獵人,幫助城里的工人兄弟解決生活煩惱,值得各個工廠褒獎夸贊。
賣給私人,那就是投機倒把、罪大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