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內彌漫著尚未散去的硝煙,安國公捂著胸口,臉色蒼白,他被玄寂的金光掌力震傷了心脈不得不退下戰場,在親兵的護送下回府休養。
凌云身姿挺拔的持著青云劍站立在戰場上環顧四周,看著士氣高昂的鎮北軍將士心中感慨萬千。如今放眼整個大周王朝,唯有他麾下的鎮北軍戰力最為強悍,威望最高,在平定叛亂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周涪原策馬來到凌云身邊,拱手說道:“將軍,如今大周江山已定,您功蓋天下,不如及早……”他欲言又止,但凌云明白他的意思,很多鎮北軍將領也紛紛請愿,希望凌云能夠登基稱帝,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然而,凌云卻搖了搖頭。他心中還始終記掛著修仙長生的夢想,渴望早日突破筑基境,能夠御劍飛行返回青云宗,去尋找他那位朝思暮想的小師妹,然后一起踏遍千山萬水,游覽名山大川。至于未來皇帝的人選,凌云思索片刻已經有了決定。
金鑾殿上,氣氛莊嚴肅穆,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按照各自的品級,整齊的排列在大殿兩側,鴉雀無聲。
這次朝會的召開者,鎮北王凌云和強撐著病體的安國公,兩人高坐在皇帝的龍椅之下,俯視著站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凌云的目光緩緩掃過下方站立的眾朝臣,最后停留在身旁的安國公身上,微微點了點頭。
安國公會意,站起身來強忍著傷痛,用渾厚的聲音說道:“諸位大人,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為了商議新皇人選。原太子姬明陽聯合皇后王嫣然,毒害先皇,舉兵謀反,不配為君,需要盡快推舉出一位新皇來穩定朝綱,不知各位有何高見?”
安國公話音剛落,原本寂靜無聲的大殿頓時如同炸開了鍋,各種議論聲、爭吵聲此起彼伏。
一些武將主張擁立戰功赫赫的鎮北王華云登基,他們認為只有鎮北王才能鎮壓住如今混亂的局面。
而一些文官則主張擁立大周皇室血脈后裔,例如:齊王、楚王等,他們認為應該維護皇室血脈的純正,延續大周正統,不能讓皇位旁落。
凌云和安國公面色凝重,一言不發,仔細的聆聽著朝臣們的爭論,權衡著各種意見的利弊。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金鑾殿上的爭論聲越來越大,卻始終沒有一個結果。
凌云的目光緩緩掃過金鑾殿內的文武官員,看著這些為了各自的利益爭得面紅耳赤的官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厭倦。他決定打破這個僵局,緩緩開口道:“我提議,擁立皇長孫姬天浩繼承皇位,延續大周皇室血脈!”
這句話如同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顆巨石,頓時激起千層浪。所有官員都安靜了下來,目光齊刷刷的聚焦在鎮北王凌云的身上,眼中充滿了驚訝和不解。他們不明白鎮北王有足夠的實力自立為皇,為何卻要選一個小皇孫做新的大周皇帝。
安國公一系的官員最先反應過來,紛紛表示支持鎮北王的提議。在他們看來姬天浩身為皇室血脈,名正言順,更重要的是姬天浩是安國公的親外孫,他要是當了皇帝肯定對安國公府有利。
然而有許多文臣武將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姬天浩只有八歲,年紀太小,缺乏治國經驗,恐怕難以服眾。
安國公深知這些老臣的顧慮,當即表態道:“老夫提議由鎮北王華云擔任攝政王,輔佐新帝姬天浩處理朝政。諸位大人以為如何啊?”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多數朝臣的支持,他們認為這樣既可以保證皇位的血脈傳承,又可以讓統帥大軍的鎮北王輔佐新皇,穩定朝局。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后,最終朝臣們達成一致意見,推舉皇長孫姬天浩為新的周皇,推舉鎮北王凌云擔任攝政王,輔佐新皇姬天浩處理朝政,這個決定得到了大多數朝臣的擁護。
數日后,盛大的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