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位置可以直接看到下方旋轉著的大環,從遠處觀望時看到的質感不同,第一次看到時馬克感覺它像是一個圓潤而巨大的陶瓷圓環,但靠到這么近之后會發現它其實并不光滑,內壁上有大量的溝渠和劃痕,雖然材料特殊,不過它經常近距離的面對行星解體時的沖擊,多少會留下些損傷。
從這里看下去,戴森球完化作了一片鋼鐵大地,朝著四個方向蔓延至遠方,它并非是封閉的,而是一個極為密集的鐵鏈,偶爾還能透過一些縫隙看到被困在內部的淡紅色恒星,也是因為這一點,才能看出它是一個戴森球。球體巨大的外表表面上有搭建起來的城市,它們建立在一道一道縱橫的金屬巨條上,那些就是構成戴森球的主體,無數根這樣的條狀金屬編織成了這個包裹恒星的巨球。
馬克可以看到城市中的奇異建筑,有些從太空中都可以看到,足以說明他們有多么巨大,肉柱生物告訴他們,在大環上也生存著將近一億多人,而戴森球上則是它是上千倍,空間在這里是最不值錢的東西,每個人都有很寬闊的空間,因為交通工具很先進,住得多偏僻其實都一樣,每個人的住所都隔得很遠,即使這樣戴森球上還是有很多空間無人使用。
但它的種族不一樣,它們喜歡擁擠和群集,這么大的空間反而會讓它們感到恐懼。
的確,馬克在那些城市中看到了風格迥異的各種建筑,修爾也說過聯盟由一百多個不同的外星種族組合,看來有許多文明差異、科技差異巨大的種族共存在這片空間當中,艦橋下有無數的飛行物在穿梭著,開始裝卸貨物或給戰艦進行維護。
原先馬克還很疑惑它們是如何組合到一起的,現在逐漸找到答案了,在正常情況下即使是一個種族,他們內部也會不斷產生矛盾和分歧,修爾的種族先前也因為反對探險行為而爆發過戰爭,人類自己也是,自從人類的祖先從從樹上走下來后,戰爭就中斷過,人類史書的每一頁都少不了流血與硝煙,但面對強大的外部因素時就不一樣了。
在修爾的星球面臨毀滅時,他們很快就團結了起來,并且還完成了之前無法做到的奇跡,只有當外部因素威脅到他們所有人的時候,即使之前分歧再大,同類終究還是同類,在巨大的災難面前只能選擇團結,內部的問題在這個時候就顯得不值一提了。
馬克望向下方,數不清的各種飛船正在急速的交錯穿梭,有先前見過的生物飛船,也有修爾展示過的,他們種族的引力結構飛船,更多的是他既沒有見過也想象不出來的奇異飛船,它們的形狀可以說是千奇百怪,由此可以跟直觀地看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這些種族來自宇宙中的各個角落,不光文化和科技差異巨大,他們的位置更是相距不知多少光年……可即使如此,他們還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外部因素威脅……
所有人都懼怕黃昏,所以他們才能如此輕易地摒棄隔閡,聯合在一起,無論距離多遠,他們都跳不掉這場災難,唯一的方法只能拼死抵抗,報團取暖。
一百多個種族,一百多中不同的超光速方法……
這是修爾說過的話,也就是說,聯盟中所有的成員,最基本都有超光速飛行的能力,具備超光速,就證明他們已經開始移民或探索星海了,宇宙中無盡的資源可以任他們采集,而人類卻還被困于小小的太陽系一角中。
他們都無法逃脫的災難,人類能夠幸免嗎?馬克不知道這場災難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它的范圍究竟有多大,但從這上百個文明的態度中,馬克看到了和修爾提到黃昏時一樣的情感,無力且沮喪。
這也印證了修爾的話,他并沒有夸大其詞,這真的是宇宙的黃昏,所有人都逃無可逃。
他們手中擁許多自古老文明遺留下的文明卵,破譯了其中蘊含的大量科技,同時又有一百多個種族聯